10月25日,金华85岁的鲍松菊老人终于拿到了身份证,结束了长达42年没有户口和身份证的生活。
这段时间来,金华江南警方经过多方调查和走访,甚至专门跑到档案局查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资料,才顺利为老人恢复户口。
据了解,鲍松菊1931年出生在义乌义亭镇鲍宅村,1941年因为躲避战火逃难到金华南市街,后来在汤溪成家。
1970年,为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下乡的号召,鲍松菊全家8口人下放到了汤溪公社山卜里大队。1974年5月,鲍松菊因家庭原因准备将户口迁回义乌,这边她把户口从公社迁出了,但没想到另一边,义乌老家却不同意她把户口迁回。鲍松菊没办法,只好自己保管户口迁出证明,没想到,时日一长,这证明就给弄丢了。
后来尽管想再迁户口,但由于一直找不到证明,落户的事情被耽搁下来。
而没有户口,鲍松菊也无法办理医保,社会福利保障享受不到,十分苦恼。
受理鲍松菊老人的落户申请后,金华江南公安分局办证中心展开了调查,42年过去了,当年鲍松菊的户口是怎么弄丢的?当时户口的事是由谁经办的?42年中,她在其它地方有没有落过户?警方围绕这一系列的问题展开了细致全面的调查走访工作,并搜集了相关证据,证实鲍松菊老人说的户口迁出去,却没有在他地落户的情况属实。
民警专门跑到档案馆,查到了1970年知识青年下放的材料,确认了鲍松菊一家下放到汤溪三卜里村的时间。
据此,10月25日上午,江南公安分局办证中心为鲍松菊老人办理了一张临时身份证,这意味着,1个月后,老人可以领取正式身份证,并可以办理相关的社保手续,享受到相应的养老服务了。
拿到户口本和临时身份证后,老人十分高兴,她说道:“身份证办出来了,以前不方便,现在好了!”
警方表示,当前全省正在展开户籍制度改革,而户口清理整顿工作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人一个身份,是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保障公民基本权益和体现社会公平的保障。如果市民发现身边有无户口的人员或重复户口的人员,可以及时向警方进行咨询或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