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镇街>廿三里>媒体聚焦 正文

义乌农村富民书记陈普昌:多为群众办实事 多为百姓谋利益

发布时间: 2019-10-21 10:02:00 来源: 金华晚报 作者: 张枝昶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无论是当村干部还是当党代表、人大代表,我认为首先应该做到多为群众办实事、多为百姓谋利益。”义乌市廿三里街道后乐村党支部书记陈普昌这样说着也这样做着。在担任后乐村党支部书记期间,陈普昌不仅没拿过村里一分钱的干部补贴,而且在他提议下,其他村干部也没有拿村里一分钱补贴。

  其实,靠着每年村集体房租收入,后乐村集体经济并不差。但陈普昌认为,当干部不是为了拿补贴或为自己谋利益,而是要多为群众办实事。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农村富民书记”的陈普昌,在倡导村干部尽力为村民办实事的同时,还利用自身优势指导、帮助村干部及许多普通村民寻找致富门路,甚至抵押自家财产帮村民贷款,解决村民办厂做生意缺乏资金的问题。

  自1991年起,陈普昌连续担任后乐村党支部书记长达22年,村民不仅富起来了,还告别土坯房住上了小洋楼,日子越过越红火。2017年,66岁的陈普昌在村民强烈要求下,回村再挑重担,带领新一届班子先后完成雨污分流、夜市整体搬迁等工作,村容村貌变化显著,再次跑出美丽乡村“加速度”。

  白手起家,带着村民共致富

  1991年入党的陈普昌在当年便担任后乐村党支部书记,这源于村民对他的信任。而陈普昌接任村党支部书记时,后乐村不仅没有集体经济收入,还亏着3万元。“要改变村容村貌,没有钱可不行。”陈普昌说,1992年,他带头捐款3000元,发动村民集资。之后的6年时间里,后乐村修建了当时整个老村主要通道的水泥路,陆续建起了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小学教室,建成了4个水泥晒场及村两委办公大楼。

  陈普昌小时候的日子非常苦,小学五年级他就已经参加生产队的体力劳动。15岁时,陈普昌跟着村里的父老乡亲们到北山去砍柴。18岁开始,陈普昌便趁着生产队5月份梅雨季节和8月份空闲时间到诸暨“鸡毛换糖”。改革开放后,义乌县委提出“四个允许”,陈普昌才开始到义乌市场摆摊。1987年,陈普昌办起了义乌市廿三里镇普昌针织内衣厂,加工服装面料,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在自身富裕的同时,陈普昌还帮助村里许多村民致富。“比如,村民陈良富、陈贻宝等当时家里经济状况比较差,我就把自己生产的布料先赊给他们做内衣,使他们能走出困境。我的厂里需要购进原材料,或是运输成品布料,也都让家里困难一点的村民来帮忙,好让他们能赚钱过上好日子。”陈普昌说。由于带着众多的村民创业致富,陈普昌自1992年至1998年连续被评为“农村富民书记”。随着后乐村办厂的村民越来越多,厂房成了村民最迫切的需求。为此,陈普昌带领村两委班子不断争取,这便有了义乌市第一个小工业区,占地34亩,解决了后乐村20户小家庭作坊企业的用房困难。同时,34亩地公开投标所得的300多万元的集体收入,成为了后乐村发展的资金保障。

  无私奉献,村居环境换新颜

  1997年,后乐村有企业55家,年产值超过2亿元,称得上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当时,我心里想着要如何带动村民共同富裕,特别是让最困难的农户也富起来。”陈普昌说,在廿三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支持下,后乐村决定启动全村旧村改造。“只要旧村改造成功,越是困难的农户越是得益,全村300余户村民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于是,陈普昌亲自挂帅,组成旧改领导小组,征求和考虑村民方方面面的意愿和诉求,制定了非常详尽的旧改实施细则。从2008年开始,陈普昌带着村民从旧村整体改造入手推进村庄重新规划建设,到2011年底,后乐村进行了新屋基放样。“后乐村由后乐、骆宅、张店三个自然村组成,要旧村改造的话必须三村统一改,村民不同意见相当多,加上村里集体经济空白,光旧村改造征用土地使用费就要1000余万元。”陈普昌说,真要做好这件事,困难很多,一点都不简单。3年旧村改造准备工作期间,陈普昌带领下的村两委人员以及旧改办人员、村民代表,没有一个人向村里报销过一分钱,为了村里的发展,大家全是无私奉献。

  2014年初,后乐村的旧村改造基本完成,63岁的陈普昌真诚地向村民要求不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并在村党员、干部大会上公开承诺,绝对以人格担保,以一个老党员的身份在任何场合,大力配合支持村两委工作。在退下来的最后一次会议上,陈普昌还为所有后乐村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关于党员、干部要如何为民办事的党课,公开向全体党员、干部讲明,只要干部是为村集体做事的,村里任何一个党员、干部没有任何理由不配合村干部工作,得到了全体党员、干部的一致好评。

  不负众望,再挑担子解难题

  “当时,旧村改造的后续工作很多,像有一户多宅情况的80户要拆除,村里要规划建设文化礼堂,还有很多配套工程,村民的矛盾也不少,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陈普昌说,在村民极力推荐和廿三里街道党工委领导多次谈话下,66岁的他在2017年再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挑起了村里的重担。

  陈普昌和村两委团结一致,理清工作思路,首先从党建抓起。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经过全体党员、代表讨论3年里要完成村里的大小民生实事30余项,由村两委成员分工,责任明确到每个村两委成员。3年的大小民生实事公布在党务公开栏,便于全村村民监督。特别是学习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后,陈普昌要求每位党员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为后乐村发展得更好而努力。

  在陈普昌的以身作则下,后乐村的每位党员的工作作风、纪律、开会的会风、开会的到会率,对村两委为集体做的中心工作的配合等都有了明显大幅度提高。“人心齐,泰山移”,党风、村风改善后,陈普昌陆续推进各项工作,化解矛盾纠纷,解决了一系列难题。昨天,陈普昌带着记者在村里转了一圈。他说:“以前的后乐村只有60亩地左右大,现在有190多亩了,有别墅、有垂直房、还会有高层,文化礼堂今年就要结顶了,公园也造好了……”

  -记者手记

  “后乐,后来人快乐”。根据村志记载,改革开放前的后乐村是著名的“草鞋村”“鸡毛换糖村”。村里50%以上的男人都外出到诸暨、富阳、龙游等地鸡毛换糖,女人则利用自家的稻草,在农闲时做草鞋拿到当时廿三里洋桥头去卖。改革开放后,一部分敢闯敢拼的后乐村民富了起来,但村容村貌、居住环境等没有太大的改变。

  自1991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陈普昌一直想着全村村民能过上好日子,走共同富裕道路。为此,近30年来,陈普昌不辞辛苦,用尽心血,带领全村村民一起奋斗,让后乐村从一个集体经济负债3万元的村,发展成为户户住上新房,村集体经济存款达3000余万元的“富裕村”。用陈普昌自己的话说:“将近30年,回想过去真的很不容易,可以说我们村也是白手起家干起来的。”

  陈普昌一心为村民富裕,为后乐村的发展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深刻阐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一个村庄的发展,领头雁很重要,党员干部很关键。如今,68岁的陈普昌已经白了头,但村民依然把他请出来当书记。走在后乐村,遇到的村民都说陈普昌书记好,感激这位“富民书记”,这就是民心。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