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0月22日讯(记者 龚书弘 编辑 楼菲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商品市场作为重要市场载体,对中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和产业振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0月22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和义乌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商品市场峰会在义乌召开。
会上,第十一届商品交易市场综合百强排行榜出炉
,浙江有35家,在各省份中排列第一。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位列全榜第一,另外,义乌农贸城也上榜,位列第74。“榜单并不是对市场面积、营业额这样的数据进行单纯比较,我们在全国调研的基础上建立模型,在综合考虑市场硬件基础设施、软件规范完善程度、服务意识、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依据能够反映市场吸引力的规模指标、能够反映管理力的管理人员指标,能够反映运营力的收入和利润指标,能够反映市场培育力的线上商户、就业和企业制商户及规模商户的指标,综合测算和专家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相对精确的,可以说是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副研究员王雪峰告诉记者。
2018年,浙江全省拥有各类商品市场3759家,虽然数量较同期减少65家,但市场成交总额继续稳步提升,达到了2.19万亿元,是1979年的近2000倍、2000年的5.4倍。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何以雄踞榜首?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市场经营户在模式、工艺、材料、概念、功能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有的经营户通过抱团合作、强强联合,成立经营联盟,以信息共享、渠道共建、抱团创新的方式,谋求突破;有的经营户通过延伸贸易服务链,为外商提供“采购——出货”一站式服务;有的经营户抓住电商、微商机遇,谋求转型,成为网货供应商,特别是帽类行业,几乎全员“触电”;有的经营户利用市场货源优势,涉足配送领域,甚至包下了一个省的“小商品直销超市”集中供货;有的经营户以线上销售、线下展示的模式,开拓销路;有的经营户朝多元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小家电行业,产品种类齐全的“小超市”模式,正在业内逐渐普及……
商品市场是国民经济循环的核心,对于拓市场、促消费、稳增长、增动能、调结构、惠民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浙江省着眼高质量、现代化、竞争力,顺应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坚持以创新驱动商品市场转型提升,大力推动功能集聚、模式创新、业态融合,呈现网上与网下互融互进、省内与省外互补互利、市场与产业互联互动,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商品市场的持续繁荣,而且有力地引领了产业转型、引导了消费升级,成为浙江体制机制优势的象征。
那么,新形势、新挑战下,商品市场该如何寻找新出口?
四年前,“义乌上河图”被众人所熟知,这是用来比喻“买全球、卖全球”、外商云集、热闹非凡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如今,在这幅“义乌上河图”中,义乌市场经营户正以创新的经营理念,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推动义乌小商品供给升级。
“筑巢引凤,先行先试培育建设进口贸易平台;外联内引,加速布局海外市场,拓展‘一带一路’贸易大通道;两头赋能,完善高效率的贸易服务体系建设。”在论坛上,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董事长赵文阁分享了义乌市场是如何抢抓机遇、积极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早在2008年,中国小商品城就看准进口贸易新“蓝海”,设立进口商品交易区。经过十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10万平方米,拥有100多家主体、10万种境外商品规模的进口商品城。
不过,中国小商品城的目标不仅于此。“我们要打造一个境内关外、拥有‘保税+’业态模式的新型进口市场。”赵文阁透露,就在前几天,在义乌城西,首期12万平方米的进口孵化区投入试运营,昭示义乌发展的第六代市场的大门正式开启。“我们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新型进口市场全面建成投用,与国际商贸城的出口区相呼应,真正实现‘买全球,卖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