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健贤)美丽乡村建设和长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广大村民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途径。义乌市“和美乡村”建设起步较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美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建设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两会期间,参会的代表委员,围绕“和美乡村”建设进行深入探讨,并积极建言献策。
“和美乡村”需要“人财兼备”
“和美乡村”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资金总体匮乏,大大制约了“和美乡村”建设的统筹和均衡推进。同时,乡村人才队伍的素质、结构相对偏弱,已经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一块短板。
对此,人大代表虞东红建议“和美乡村”建设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的力度。资金投入要注重多元化,采取财政投入、项目支持、群众分担、社会筹集和盘活资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如充分利用扶持政策,捆绑使用好各类专项资金;向社会争取民间资金和捐助资金,组织群众自己动手建设美丽家园。在人才引进方面,应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专业人才补助力度,拓宽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引导和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工作,把人才“引进来”,为义乌“和美乡村”建设提供“源头活水”,并培养一批新时代“爱农村、懂规划、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让他们真切投身于义乌“和美乡村”的建设事业中。
“和美乡村”需要自我发力
如何才能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作为大陈镇红旗村村委主任,政协委员陈黎明发现不少农村建设资金多依赖上级拨款,无自我“造血功能”,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以支持村内各项开支及基础设施建设,使之美丽乡村建设后不能持续发展和产生经济效益。而且村民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情况。
对此,陈黎明建议各镇街应加强对所辖村的指导,让农村经济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利用已建成的精品线,建立“珍珠链效益”让沿线各村抱团发展,各镇街统筹进行招商引资,让美丽乡村“精品线”转变成美丽乡村“经济线”。此外,针对农村基层治理缺抓手、没有约束力等问题,建议“三治融合”强化管理农村,以自治(村规民约)为治理基础,以德治(义乌市乡村治理信用体系)为治理辅助,以法治(行政处罚)为治理后盾,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提高村民违法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