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何宏伟:战“疫”林业一线,防疫防火两不误
何宏伟(左二)在林场卡口巡查
▢全媒体记者余依萍文/摄
“这次疫病来势汹汹,我们要做的是严厉打击涉野生动物违法活动,切实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全面阻断野生动物疫源,同时森林防火工作不能松懈,这样才能切实保护好全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月12日,每天奋战在一线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委员何宏伟眼睛略红但精神饱满。
据报道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是野生动物,作为我市陆生野生动物“总管”的何宏伟自然一刻不敢大意。自1月23日开始,根据局党委的安排何宏伟每天带领森林公安及相关科室人员到我市综合市场、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野生动物经营利用单位进行检查和预警宣传,并制定了《义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春节期间陆生野生动物检查实施方案》。“截至目前,我局已组织开展了四轮巡查,共出动巡查人员357人次,车辆142辆次,张贴各类告知书3000份,对全市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场所进行了地毯式检查,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逐一摸排整改,在全市所有集贸市场张贴了《告知书》《线索征集公告》和《关于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公告》,做到了无死角、不遗漏,在源头上断绝了疫源疫病的产生,也为全市市民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敲响了警钟。”何宏伟介绍道。
我市共有72家综合市场、31家野生动物经营利用场所、16家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在巡查走访中,何宏伟不厌其烦地与综合市场管理方、野生动物经营户及相关驯养繁殖场负责人宣讲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解说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草局关于停止一切野生动物交易等政策内容,同时督促驯养场及人员做好卫生消毒,并做好自身防护等工作。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森林防火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些天,何宏伟的身影也常常出现在全市山林道路间。
2月1日,2月8日,何宏伟带领巡查组,深入华溪森林公园、巧溪水库及南山林场等处进行巡查,叮嘱护林员除了从源头上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违法猎捕情况举报,在全社会形成“严控严管严处”的良好氛围,并注意防疫防控及自身防护之外,还要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禁止一切野外用火。
何宏伟最后说:目前我市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工作已进入了关键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一如既往积极履责,坚决遏制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行为,有效切断相关病毒传播源头,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上溪大队楼小强:肯吃苦,勇担当
楼小强在卡口登记信息指挥车辆
▢全媒体记者林晓燕文/图
楼小强是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上溪大队一中队的中队长,也是一名部队军转干部。“我是党员,又是大队骨干,必须冲在最前线。”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哪里最辛苦、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楼小强的身影。
上溪大队要值守的卡口来往人员多、车流量大,疫情防控任务重、工作量大。早在值守名单出来之前,楼小强就找到大队领导,主动要求到该卡点检查执勤,并“讨要”晚上12点到上午8点的大夜班。他说,自己身体素质好,吃得消,卡点下班了还可以直接到大队上班。
2月4日早上8点多,刚从卡点交完班回大队的楼小强忽然发现外面下雨了。“这么冷的天,要是再在雨水里站8个小时,感冒就麻烦了。”想到之前和他换班的几个同事没穿雨鞋,他顾不上吃早饭,马上穿上雨鞋雨裤就往卡点跑。
“卡口不能离人,我先顶着,你们轮流回去换。”到了卡点,楼小强边和同事解释,边直接戴上手套开始指挥车辆、登记信息去了。待同事们陆续换好装回来,催他回去时,楼小强还不走。“卡点这时候最忙,我反正已经过来了,就再干一会吧。”结果这一干就是3个小时,一直等到中午时分车流少了,他才撤岗。
上溪卡点多,大队人手紧张,但该做的工作一样不能少,卡点定岗,犬类整治,公园劝导,综合市场周边人员协查等等。楼小强恨不能把自己掰成几个用,“我家离大队最近,晚上有事喊我,随叫随到。”后来因担心夜间有突发紧急情况,楼小强就干脆住在了单位,把大队的值班工作也给承包了。
元宵节那天,楼小强轮到卡口当班。等他终于得空拿出手机时,妻子已经发来好几条微信了。除了家人吃汤圆的照片,还有孩子的问候,“爸爸辛苦了,元宵节快乐!看,这是我和妈妈做的汤圆,等你回家了再煮给你吃哦。”那一瞬间,他眼圈红了。在匆匆瞥了几眼后,他很快把手机重新放回裤兜,朝着不远处开来的一辆汽车小跑过去。
“保持军人本色,肯吃苦,勇担当。”在大队领导眼里,楼小强集体荣誉感强,为人处事都非常低调。在大队同事眼中,楼小强工作认真负责,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稠城街道胜利社区蒋秀禄:退而不休“战”在一线
蒋秀禄在卡口冒雨值守
▢全媒体记者林晓燕文/图
蒋秀禄,出生于1959年,是稠城街道胜利社区党委书记。原本应于2019年11月15日正式退休的他,因工作需要被街道留任。
不久,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让他义不容辞,勇挑重担,“作为一名老党员,能发挥余热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事是很光荣的,尤其在这种时候,更加不能推卸责任”。
虽然之前胜利社区已进行了第一轮有机更新,但辖区内的居民人数仍十分可观,工作量大面广。而社区工作人员算上临聘的,也就十几个,人手相对紧张。“任务重、压力大,非常时期,我们社区每个人都要竭尽全力、全力以赴,要积极动员组织广大志愿者参与。”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蒋秀禄一直以身作则冲在第一线。
和其他社区相比,胜利社区的居家观察点、交通卡口等点位不算多,但由于居民大多以上班人员为主,每天早晚高峰交通卡口的工作量非常大。“大家辛苦了!非常时期希望大家理解,接下来我们安排两天两班倒值守,如果有困难可以提出来。”从设卡以来,蒋秀禄每天都会在两个卡口上轮流值守,和工作人员强调纪律,安抚部分过往居民的情绪。
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他都要绕着社区外围巡逻一圈,看看防护网有无被破坏、有没有流浪汉在周围逗留。“自己不去走一圈,总归不放心。”有一次晚上9点,街道临时通知要立即封闭绣湖西路桥洞路口。这个点已经叫不到工人,他就自己带头上。这期间,隔离设施材料不够,他就跑去附近拆了运过来。在蒋秀禄看来,工作中既要讲原则,又要注意方式方法。
从大年初一到现在,蒋秀禄没有在家吃过一餐午饭和晚饭,经常早上7点就出门了,晚上很晚才回家。“我有高血压,他们怕我身体吃不消,说得最多的就是‘一定要注意身体,做好自我防护’,一天不知道要叮嘱几遍。”对于他的工作,家人和子女更多是给予理解和支持。
“早早上床,好好睡个安稳觉。”等疫情过去了,他最希望的是能“睡个好觉”。
城投集团陈俊伍:幸会!我们曾一起奋战过
2月9日晚,陈俊伍在高速路后宅收费站的进城通道,娴熟地为每辆车上陆续返义的乘客测量体温。
▢全媒体记者张云飞文/摄
有这么一群突击队员,他们来自义乌的各条战线,守护在人们返乡回城的路口上,用肉体身躯为城中百姓隔出安全距离。来自市城投集团的年轻干部陈俊伍就是其中一位。
作为城投集团年轻的中层干部,标准90后的陈俊伍,自从参加市年轻干部突击队支援后宅高速路口后,连续作战半个多月,经常夜班通宵,生活作息全部打乱,毫无怨言,同队友们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麻烦测一下体温。”每天要说上百次。
红外线体温枪抬起放下,每天要举上百次。
后宅高速口是车流量最大的出入城口,虽然这里力量充足,但工作量依旧繁重。入口通道,陈俊伍身着防护服、面戴口罩、手拿红外线体温枪,站在进城通道第一道关卡,娴熟地为每辆车上陆续返义的乘客测量体温。
红外线测温仪好了又坏了,坏了又好了;贴身的内衣湿了又干了,干了又湿了……
深夜12点,连续工作8小时。交接班时,当他脱下防护服直呼:“好冷。”
“为了抗冻里里外外穿了5件衣服,开始车流多比较忙,所以出了一些汗,现在风一吹倒是有些发冷。”陈俊伍尴尬地说:“现在是非常时刻,也是关键时期。接下来复工潮很快就要来了,到那时候人会更多,工作压力会更大,人手也会更缺乏。所以我们都不能生病的,多穿点儿总没错!”
一句“不能生病”,为的就是多干点;自己麻烦点儿,为的是不给组织添麻烦!这就是90后共产党员陈俊伍的信念。“最怕就是后半夜,太冷。红外线测温仪也因太冷而“罢工。”陈俊伍笑着说。
大年初三开始,经组织部抽调,陈俊伍前往赤岸雅治街村卡口负责体温测量和高温复测,来回六十公里的路途每天都要行驶一个半小时。
“这点路倒没事。主要是刚开始,防护物资全国都比较紧缺,我们就拿浴帽当防护帽,用头盔替代防护面罩。”陈俊伍俏皮地说。
在突击队的这十几天工作中,让陈俊伍感触最深的就是:
这场战役中没有人在隔岸观火,没有人置身孤岛。机械式的工作日复一日,陈俊伍跟他们的队友们却干得细致。期待战胜之日,脱下口罩后再寻找熟悉的眼睛,紧握双手说一句:“幸会!我们曾一起奋战过。”
福田街道吴竞东:集中隔离点的温情守护
吴竞东(右)在登记被隔离人员信息
▢全媒体记者龚盈盈文/摄
安排后勤工作、联系卡口接收人员、关怀隔离人员……每天24小时不关机,遇到突发情况甚至连轴转、熬通宵,这就是福田街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吴竞东的“春节假期”。这样的工作状态从年初二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为了切断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随着疫情防控逐渐升级,各镇街设立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将疫区和重点地区回义人员安排于此,力争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没想到我也有一天实现了白大褂梦。”2月9日下午,记者在福田街道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见到吴竞东时,他打趣道:“我看上去还是蛮有医生范儿的吧。”这一次疫情防控战,他主动请缨选择到这里值守。因为没有防护服等设备,吴竞东只能套着医生日常穿的白大褂。
“我不想在这里住!还需要住多久?”这是值守以来吴竞东被问得最多的一句话。焦虑的情绪和沉重的思想负担在被隔离人员身上都普遍存在。集中隔离的是病毒,无法隔绝的是关爱。在交谈时,记者看到他不停用笔记录着各种事项,密密麻麻的纸上记录“房客”们一个个日常需求,403房要水桶,412要水果,405需要创可贴……每一天他都要记录下隔离点每个人的思想动态,生活需求,在这里他更像是“服务员”“心理治疗师”。由于不能面对面接触,吴竞东每天打电话倾听隔离群众的感受,给予他们鼓励与支持。
“我是党员,年轻身体更好,让我去。”抗击疫情的战争打响至今,在没有人换班的情况下,吴竞东曾连续工作达48小时以上。集中隔离点接收了80多位被隔离观察人员,分流了100多位被隔离人员。
记者了解到,从正月初二至今,他只回家休息了两晚。农历正月初三晚上,他感到身体不适,有咳嗽症状。街道的领导同事都为他的身体状况感到担忧。通过医院检查,确诊是因为劳累过度引起的感冒,大家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经过简单休整,吴竞东又返回了隔离点一线继续战斗。
大陈镇方青松:逆行战疫的“一线战斗员”
方青松在医院进行消杀工作
▢全媒体记者陈健贤文/供图
2月7日一大早,大陈镇一线消杀员方青松穿好防护服,戴好护目镜和口罩,背上“武器”——超低量喷雾器,准备开始一天的“战斗”。
今年32岁的方青松是大陈镇八里桥头村人,原本他是大陈镇城乡管理服务办的一名工作人员,当得知大陈镇需要一线消杀员,方青松二话不说就报了名。他说:“我比较年轻,平时经常健身,身体素质还不错,我申请到各个居家医学观察点当一线消杀员!”
正月初二,方青松正式上岗。他不仅要当“一线战斗员”,还要当指挥员,带领10人的消杀团队,每天带着30多斤的超低量喷雾器四处奔波,要做好大陈镇镇域内集中留观点、居家留观点、大陈镇中心卫生院等重点场所的防疫消杀工作,作业时间10小时以上。
2月5日早上8点,方青松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调配好消毒水后,他便赶往一处又一处居家观察点,仔仔细细地进行消杀,不漏过一个死角、一处盲区。晚上6点是方青松下班的时间,但他几乎没有准时下班过。尤其是2月5日这天,方青松除了要完成固定的任务外,还临时接到两个紧急任务,要对一个超市以及药店进行消杀。这一忙就忙到了次日凌晨3点,8点又准时上班。
连续十多天来,方青松不是在消杀就是在赶去消杀的路上,这样高强度的“战斗”对于1米8大高个的方青松来说也不容易,腰酸背痛、双手脱皮。除了身体上的疲劳,方青松还要承受心理上的压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我们的工作,一些市民因为居家隔离而产生情绪,当我们去消杀的时候也会说一些比较刺耳的话,但也有理解我们的人,会在我们做完消杀工作后表示感谢。”方青松说,“看到疫情控制下来了,一些居家隔离的人员解除了隔离,心里还是很欣慰的。”
大家都知道,居家医学观察点的消杀工作是危险的,被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比其他地方大得多,但是方青松却抢着干。方青松的“逆行”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方青松说:“消杀是一份责任重大的工作,既然我做了就一定要做好。为了我的父老乡亲,再苦再累再危险,我都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