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4月23日讯(记者 罗德慧 编辑 童晓)提到茅台酒,会想到贵州;提到汾酒,会想到山西;提到什么酒会让人想到义乌?义乌婺州酒业负责人陈康君说,希望是乌商酒。
作为大陈镇产业引进项目,2019年,陈康君通过收购重组成立了婺州酒业,借着环绕四周的青山绿水,想在此将义乌的高粱酒文化传承发扬。
传承传统工艺 留住记忆中的酒香
“家的味道,是饭桌上高粱酒的香味。”在陈康君的印象中,自记事起,家里总有一块地用来种高粱,待到农闲时,爷爷和父亲便会做起高粱酒。从入缸发酵起,家里便被似有若无的酒香环绕,等到酿造完成上了饭桌,浓郁的酒香便成了这位土生土长义乌人的记忆底色。
从部队复员后,陈康君选择了北上打拼,从事的行业也与酒类产品有关。虽然工作在外很少回家乡,但每次回来,他都会感觉到,传统高粱酒制作工艺正在流失,义乌人记忆中的酒香正在逐渐飘散。他想将这一切留下来,传下去。
“在外工作的经历让我对酒类市场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更坚定了将义乌本土高粱酒传承发扬的信心。”就这样,陈康君回到了家乡,进入了一家酒企工作。
许是受义乌人骨血中的创业基因影响,在酒企工作一段时间后,去年,陈康君辞去了工作,来到大陈镇,创办了婺州酒业,并将生产酿造的高粱酒命名为“乌商”。“取名‘乌商’,是一种情怀,和义乌商人从鸡毛换糖起步的艰苦创业史一样,高粱酒也是义乌历史的见证。”
多项政策扶持 古法酿酒搭上现代化列车
一瓶乌商酒,倾注了陈康君的心血。作为商城集团和大陈镇引进的项目,婺州酒业也在生产场地、品牌推广上获得了诸多政策支持。
“我们现在的生产厂房,正是大陈镇免费提供的。”陈康君说,政府不仅提供了免费厂房,还承担了厂房周边路面硬化工作,企业只需要做好厂房内外装修施工即可。年前,内部装修已大致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外部施工。
按照原计划,春节过后工厂就正式投产,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工厂的节奏。“受疫情影响,部分原材料和人员无法及时到位,直到4月初,工厂才开始试生产。”陈康君说。
相较于农户自家酿造的高粱酒,工厂生产的高粱酒无论从原料、加工还是包装上都更加规范,工艺配料上也有所区别。“我们特意聘请了20多位有多年酿酒经验的老师傅,在制作工艺上遵循古法,最大程度减轻现代化生产模式对产品风味的影响。”陈康君说,公司还斥资十多万元打造了专业检验室,确保产品品质得到严格把控。
“现在生产线已经转动起来,我们正考虑增加发酵池,采用大缸半埋的方式进行发酵,确保湿润度和温度。”陈康君说。
文化名片带动农户增收 立足义乌走向更远
在陈康君看来,义乌高粱酒区别于外地高粱酒的一大根本原因,便是缘于原材料是本地高粱。“义乌气候适宜,湿润度高,含水量和淀粉含量都高,酿出来的酒风味独特。”
今年,陈康君计划生产1000吨高粱酒,按照1:3的比率,需要高粱3000吨,但本地高粱一年只产一季,亩产700-800斤,想要让本土高粱酒这张文化名片越来越亮,就必须保证充足的原材料。
为此,陈康君走访了东塘、杜门等周边乡村,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洽谈,鼓励农户种植本地高粱,并承诺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同时,大陈镇也在官方平台发布了公告,引导种植户与陈康君进行对接。“本地高粱市场价在1.5元左右,我们承诺的收购价在3.5元,这既是为了保障原材料,也是为了增强农户种植信心,促进农户增收。”
生产之后,便是销售。目前,陈康君正在布局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线上,已开设网店并由专人打理,线下,正在组建销售团队拓展商超渠道,预计团队规模将达120人。
“对很多消费者来说,义乌高粱酒是一种情怀。”陈康君说,因此在线下推广时,将立足义乌,主打“本地人本地酒”的文化情怀牌,让记忆中的酒香走进更多人家。同时,也利用大陈镇丰富的旅游资源,打响农特产品这张王牌,让更多人通过“乌商”酒了解义乌。
“产业做大做强并非是一家企业的功劳,在大陈,所有难点痛点,政府都会尽一切力量帮忙解决,这为我的创业路增强了底气。”远眺青山绿水,陈康君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