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淑英(左)正在做基层防疫调查。
中国义乌网12月15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何欣)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28年,骆淑英不仅是同事口中的“拼命三娘”,更是患者眼中的“知心大姐”。2003年,非典肆虐;2009年,登革热疫情暴发、甲型H1N1流感流行;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而来……她参与了一场又一场的大型防疫战,也在工作中的每一天与潜在的疫情作斗争。
在防疫战的洗礼下顽强成长
1992年,骆淑英从浙江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毕业,走上了疾病预防控制的工作岗位。工作以来,她勤奋工作、爱岗敬业,于2003年担任了中层岗位的工作。正是在这一年,非典暴发,给她的工作带来了第一次重大挑战。非典肆虐时,她值晚班:火车站、飞机场、宾馆和医院等场所一旦出现发热人员,她立即出动进行调查与处置,并带发热病人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记得有一个晚上,她连续处置了7起疑似非典病例,当她拖着沉重的步子回到单位后,并没有休息,而是赶着把病例写成调查报告。”提及骆淑英在抗非典中的表现,单位同事刻骨铭心,“由于工作废寝忘食,她的胃病犯了,疼得脸上冒汗。等她完成报告时已是天明,刚合上眼准备睡觉,疫情电话又响了,她二话不说又出发了。”
在登革热暴发流行时,她延续了抗击非典时的战斗风格。一旦出现疑似登革热病人,就立即前往现场进行调查与处置,包括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可疑病人的主动搜索,患者家中及所在村、社区的药物喷洒灭蚊和清理积水容器工作落实等,一个个不眠之夜组成了她抗疫的战斗日志。
在日常防控中体现人文关怀
2004年,我市疾控中心成立防病二科,当时还没有艾滋病防控专职人员,骆淑英临危受命,被任命为科长。艾滋病受传统观念的桎梏,初始开展该项工作可谓举步维艰,科室里既没有防艾老兵,也没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在这样的条件下,骆淑英凭着刻苦好学、认真负责,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率领着科室团队找到了适合我市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实际情况的方法和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久后,我市区域内艾滋病疫情快速递增态势得到明显减缓,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的安全套使用率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在人们对艾滋病病人忌讳颇深之际,骆淑英成了艾滋病患者亲切的朋友。一位男性艾滋病感染者说:“骆医生的言语始终没有让我感到任何的歧视和偏见,她的微笑让我体会到温暖,也让我重新拾起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原来,这名男子在被检测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时候,曾一度决定放弃生命,在骆淑英的引导与帮助下,他主动做了一名志愿者,并积极地劝解其他的感染者,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真肩负起一份社会责任。
用专业精神筑起防疫的高墙
长期的一线工作经验与防疫专业不断精进,骆淑英善于深入基层并从专业层面了解百姓关注的民生和健康问题,掌握第一手材料。对此,她努力参政议政,履行政协委员职责,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合理化建议,十三年内撰写的40多个提案均被相关部门全部采纳,为推进上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她也十分擅长并注重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科学研究,数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或论著近20篇,其中SCI论文4篇、一级期刊7篇。她还主持或参与了数十项国家及省市县各级项目,为政府制定有关疾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她作为防控专家组成员,给全市的疫情防控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无论在防病一科、防病二科还是免疫规划科,她总是加班加点、身先士卒、亲力亲为,带领科室小团队圆满完成鼠疫监测、疟疾防治、艾滋病防制、登革热防控、维持无脊灰状态、消除麻疹和安全接种等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她本人也曾先后获得义乌市十大优秀青年、义乌市劳动模范、义乌市最美天使、金华市十大疾控先锋人物、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先进工作者等各种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