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整的田埂、忙碌的拖拉机、劳作的农民……连日来,义乌市义亭镇缸窑村展现出一幅春耕备耕景象。近年来,作为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缸窑村,持续深耕“窑”资源、激活“缸”文化,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及焕发文旅经济活力,同时积极探索古村落复兴与现代农业联动的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变美丽乡村为美丽经济,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积极推动村民增收致富。
深耕陶艺文化推进古村复兴
缸窑村地处义乌市西南,村中高卧古老陶器龙窑,村民曾世代以制陶为生。从史料记载和出土的汉代陶器文物考证,制陶历史追溯到汉代时期。然而,进入新世纪后,陶瓷制品逐渐被替代,缸窑村烧窑的买卖一夜间戛然而止。
2013年,陈跃俊当选为缸窑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两委打响文化牌,把缸窑文化、陶艺文化作为产业支撑,尝试摸索开发古村落旅游产业。陈跃俊认为,缸窑村的特色是缸,文化是陶艺,为做好文旅融合文章,这些都要陆续恢复。2017年,缸窑村龙窑在停烧10多年后终于重燃窑火。
搭戏台、铺石子路、修缮缸窑、筹建古陶公园……2013年起,缸窑村打造微景观的工作深入角角落落。“在破缸里种上花草,把陶缸做成整面文化墙,设置陶文化基地。”陈跃俊说。一系列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让缸窑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陶艺文化也初现雏形。
如今,缸窑村道道相连、巷巷贯通,从村东南西北贯穿而来的各巷道,构成了古村“田”字形路网。巷道间古建筑群点缀其间,打造出一方风韵独特的景致。缸窑村积极引进古村落开发、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建设、非遗文化产业入驻和村企对接等量身定做产业项目。
缸窑村的陶艺体验打出了名气,不仅吸引本地及周边县市的学校来开展研学活动,甚至连新加坡、荷兰的学校都来开展亲子游。据陈跃俊介绍,每逢周末,村里都有2000人次以上的游客量;春节、“开酒节”及“十一”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的数量均超过两万人次。
引入现代农业带动致富增收
去年9月,义亭镇政府与宋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携手打造我省首个万亩绿色粮食生产功能区。义亭镇是义乌农业重镇,万亩绿色粮食生产功能区以缸窑村为中心,除了保留小部分土地建立共享菜园,其余田地以标准地模式流转给上市公司宋都集团。
万亩绿色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面积1.3万亩,围绕“稻鸭共作”绿色有机稻田生产模式,开展油菜籽和绿肥紫云英轮作。在强化水稻种植的基础上,套种杂粮,将年生产稻谷8450吨、油菜籽2500吨、麻鸭20万只等绿色有机健康农产品,年产值约8000万元。
万亩绿色粮食生产功能区将建立完善的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包括排灌泵站、机械设备技术操作的道路、下田坡道及田间绿化防护林等,还将建设完备包括耕地、施肥、播种、收割、烘干、加工等粮油生产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先进设施设备,并为规模化粮油生产合作社、大户提供专业设施设备保障服务。
义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龚旭伟表示,除了紧扣基本农田“非粮化”整治,万亩绿色粮食生产功能区还旨在探索一条古村落复兴与现代农业联动的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新路径。“我们将结合研学和农旅活动,发展自然生态农业旅游、农事研学和亲子游,预计年接待游客将达50万人次,带动村集体、农户共同致富,全面建设城乡融合、美好生活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