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5月19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余依萍 通讯员 何冰清)昨日(5月18日)下午,在全省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推进大会上,省委、省政府授予义乌市2020年度美丽浙江建设工作优秀市,这是义乌市连续第四年获此殊荣,是义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交出的一份出色答卷。
近年来,义乌始终坚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高位谋划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要民生工程摆在全市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持之以恒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在人口快速集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绿色发展指数位列浙江省第一,主要污染物减排连续五年超额完成任务。“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已成为义乌这座全球商贸城市最亮眼的“新名片”。
以人为本,绿色发展
美丽义乌,“生态绿”是极为重要的底色。
义乌的这一张成绩单值得称道:
2020年,全市AQI优良率98.6%,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26μg/㎥,同比下降6μg/㎥,空气质量连续六年好转,六项指标全面稳定达标,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地表水县控及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7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在Ⅱ类水及以上,义乌江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水质省考优秀。
全市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率先实现“双达标”,建成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和“污水零直排区”,国家卫生镇、国家生态镇、省级森林城镇100%全覆盖,连续4年获评“美丽浙江”建设工作优秀市、连续5年夺得“五水共治”大禹鼎,入选“美丽浙江”十大特色体验地。多年来,义乌更是荣获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一大批“国字号”荣誉。
这一张成绩单来之不易。在荣誉的背后,凝结的是义乌环保铁军的不懈努力求索。
精准施策打赢蓝天保卫战。制定蓝天保卫年度工作计划和PM2.5与O3“双控双减”方案,统筹推进治气六大专项行动31项重点工作。建立数字化协同作战工作闭环等大气治理五项机制,压紧压实部门、镇街治气工作责任。完成第二轮PM2.5源解析,完善大气环境感知网络,配备大气污染移动监测走航车和激光雷达扫描设备,提高精准高效治理水平。超额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VOCs深度治理、非道路移动机械整治、重型柴油车OBD联网等年度任务。全省首创镇街“清新空气”示范区评比、“党建+单元”秸秆焚烧快速处置法、非质检工地扬尘治理“三色”评价、餐饮油烟净化在线监控等治气举措。严抓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开出首张机动车尾气超标罚单。夏秋季臭氧超标天数降至3天,同比下降62.5%,获省厅通报表扬。
治本治源打赢碧水提升战。全面摸排义乌江、南江水质问题根源,完成入河排水口、排污口清查建册,出台涉水工程规范化施工管理标准,保障重点断面水质稳定提升。大力推进双江湖净水厂、佛堂二期、赤岸二期等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制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完成8个“千吨万人”以上水源地的划立,推动岩口水库流域综合治理攻坚。首创污水零直排建设“五全标准”,全域工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获评省级“污水零直排区”示范园区和全国园区污染治理示范典型。成功入选首批省级水生态治理示范试点。
积极打好净土保卫战。会同农业农村部门全面摸清农用地污染底数,形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一图一表”,对耕地实行分类管控和修复,完成农用地土壤超标点位对账销号。持续开展建设用地污染排查,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详查和用途变更地块污染详查,建立疑似污染地块项目库和动态更新机制。推行重点行业企业固废月报制度,建成金华首家小微产废企业危废统一收集转运点,实现危险废物“动态清零”。
率先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创建。成立“无废城市”创建工作专班,印发创建工作方案和建设实施方案,建立“26+5+4”创建指标体系,在全省率先申报创建。大力推进固废处置能力匹配化建设,镇街工业垃圾分拣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含氟污泥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用,启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污泥干化焚烧二期等项目建设。
干在实处,谋在新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义乌秉承生态优先理念,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个一个解决好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市民有目共睹,感受深切。义乌的蓝天白云成为市民朋友圈争相转发的热门话题,义乌的环保改革也为广大企业带来切实的便利。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福利”,不仅增强了市民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而且成为义乌持续吸引人、留住人的又一生动诠释。
创新举措跑出环保审批加速度。开辟重大项目环评快速通道,业务骨干“一对一”全程服务,创新实施专员代办压缩企业耗时、跟踪督办向第三方抢时间、技术评估免费“云评审”、当天受理当天公示等举措,全面打通环评各环节的时间堵点,实现环评办理全国最快。晶澳百亿绿色太阳能项目从环评编制到拿到批文仅用了24天,跑出了环评办理“三倍速”,主要做法被《浙江日报》报道。
深化排污许可管理改革。探索排污许可清理整顿新路径,创新实施未批先建分类处置、总量“承诺+信用”管理等四项改革举措破难题,在全省率先实现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双清零”,主要做法全省推广。创新“四个一”举措,实施排污许可与环评审批相融合改革,企业一次办理就能拿到两项许可,为全省提供试点经验,在全省审批工作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率先开展环评“一件事”和就近办,大幅减轻小微企业环评负担,连续三次夺得“办事一次不跑”竞赛红旗。
创新优化排污权交易管理办法。加大储备调配力度,为华川深能、晶澳太阳能等10个重大项目及时配置排污权总量,助推企业顺利投产。加密电子竞价频次,由一季度一次增加到一月一次;提高竞得比例,由50%提高到70%,为15家企业第一时间落实排污权指标,实现新批企业总量配置“动态清零”。全年办理排污权交易36笔,同比增长227.3%,交易金额超3200万元。创新突破,顺利办理首例排污权回购,妥善解决2笔排污权司法拍卖历史遗留难题,开创排污权回购、分指标法拍等先例,做出指导示范。修订排污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排污权的资产效益。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义乌将进一步强基础、补短板,强担当、走前列,抓好碳达峰、碳中和,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把人民群众“有感”作为检验美丽义乌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让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