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稻蛙田”里走出生态致富路

发布时间: 2021-10-27 08:52:33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余依萍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10月27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余依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南宋辛弃疾词中的场景,在赤岸镇薛村的稻田养蛙基地里成为现实。

  金秋时节,赤岸镇薛村的稻田养蛙基地迎来丰收,而水稻丛中偶尔传来的“呱呱”声也成为丰收中的特色。日前,记者来到该基地,探寻“稻蛙共养”新模式如何绘就绿色生态致富路。

  记者在田间注意到,从外观看,“稻蛙田”与普通农田区别不大,只是稻田周围搭起了网,田埂两边分别开辟出一条长形的空地,方便栖息在水稻下的青蛙到空地进食。“如果你再晚几天过来就看不到了,温度降到15℃以下,黑斑蛙就到地下冬眠了。”基地负责人陈德富乐呵呵地说道。

  2019年,陈德富辞去货车司机的工作,回到村里办起了黑斑蛙养殖场,开启“稻蛙共养”新模式。眼前15亩稻田养蛙基地,约有11亩水稻田,亩产黑斑蛙约1000斤,稻蛙米300斤,年经济效益三十万余元。得益于农业部门生态拦截沟渠的建设,不仅整治了基地脏乱差的弊病,提升了粮食功能区内沟渠水系、闸门、两侧路基、上下机坡等基础设施水平,还消除了河道游步道下方坍塌的安全隐患。

  “黑斑蛙一般从年初就排卵形成卵块,十多天后便可孵化出蝌蚪幼苗,35-40天后便可长成幼蛙,此后就可以喂养饲料了,饲养七八个月就可以出售了。”陈德富说,黑斑蛙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比一般蛙类肉质鲜嫩,口感更好,市场上每斤可以卖到45元,今年8月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据陈德富介绍,黑斑蛙喜欢栖息在水域和附近的草丛之间,养蛙过程中套种水稻,不仅可以在天热的时候供黑斑蛙乘凉休息,还可以利用黑斑蛙的排泄物,反向供给水稻所需的生长养料,不施化肥、不用农药,使水稻真正成为绿色无公害农作物,这种方式种植出的水稻不仅比传统方式种植的水稻稻穗更加硕大饱满,而且出售的价格也高出不少。

  “如果有合适的农田,我想再扩大稻田规模,优化自己养蛙种稻的模式,带动其他村民致富,也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其他地区。”陈德富高兴地说,农村天地大有可为,这片“稻蛙田”是“致富田”,未来也将是“生态田”“休闲田”。

  

【专题】共同富裕义乌行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