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2月17日讯(记者 方维 陈佳琪 编辑 童晓)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在战“疫”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不直接接触患者,但幕后的工作同样面临着危险。每天“全副武装”跟病毒“赛跑”,争分夺秒对样本进行各种分析,对检验过程中产生的高危险废物进行后处理,保证生物安全,从清晨工作到凌晨,他们便是PCR实验室核酸检验人员。
晚上进行核酸检测,往往第二天一早就能查询到结果。很多义乌市民朋友会好奇,核酸检测的流程究竟是什么样的?12月16日,记者来到义乌市第二人民医院基因扩增实验室(PCR实验室),在核酸检测的“大后方”,实探你不知道的核酸检测过程。
检验科里的每一份标本都有可能是病毒含量极高的感染源。病毒核酸的提取是整个过程最为危险也是最关键的环节,需要严格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以防止含有病毒的气溶胶溢出,一旦处理不当,检测人员就会暴露在危险之中。
晚上6时30分,义乌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傅文超从头到脚对自己进行“武装”,依次穿戴帽子、N95口罩、内层手套、防护服、鞋套、防护面屏、外层手套。换上“战袍”后,走入PCR实验室厚厚的隔离门。
在实验室里,整个核酸检测的流程就像流水线,两名检测人员负责各自任务,环环相扣,无缝衔接,忙而不乱。据介绍,核酸样本采集好后放在送检专用箱内保存,再转运到PCR实验室。首先,检验人员要对经过传递窗进来的专用箱进行消毒,然后检查每个样本,进行信息核对、录入系统、编号,确保所有信息都准确无误。经过前期的准备工作,检验人员对样本震荡,在生物安全柜里开盖加样,再经过核酸提取、扩增、检测等一系列环节,然后根据曲线判读,才能得出核酸检测报告。待最终结果出来后,再由专人进行信息审核、上报,一旦发现可疑结果,就马上进行复检。据悉,PCR实验室每3个小时便会检测一次样本,检测样本量每日达千余管。
“在里面还挺辛苦的,基本进去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穿戴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十分闷热,就像蒸桑拿,我们进去实验室之前都不敢喝水,避免中途要上洗手间。”另一位检验科工作人员朱小来告诉记者,PCR实验室一直保持24小时工作状态,灯光彻夜不熄,15位检测人员两班倒,通宵达旦,为确保标本能在6小时内出结果,也为一个百分百精准的检测结果。
在没有硝烟的“疫”线战场,不少医务工作者请战“逆行”,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人员是抗疫的“隐性战士”和“幕后英雄”。“核酸检测做了没有?结果什么时候出来?”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你经常会看到他们做的报告。他们是抗疫中不可或缺的“温暖大白”。“疫情就是战场,拼的就是速度,要的就是效率,如何快速控制传染源,精准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朱小来走出PCR实验室后感叹道。
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义乌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医务工作者等“全民总动员”,在各自的“疫线”,他们坚守初心,像一簇光簇拥另一簇光,凝成团、聚成火,共同抵御凛冽寒风,向公众传递温暖、播撒希望。而每一个“战场”都不普通,构筑成了疫情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