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月4日讯(记者 蒋守洋 袁乐 编辑 童晓)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到当代的抗疫精神、探月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无论是身患重疾还坚守岗位的焦裕禄,还是面对疫情冲向一线的钟南山,无数前辈先进事迹如点点星光在党的历史长河中闪耀。党史故事凝聚成强大力量,转化为澎湃激昂,催人思考,催人奋进。
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基层阵地作用,鼓励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1年,义乌市委宣传部、中国义乌网联合策划推出“献礼百年”百家文化礼堂青年说活动。
廿三里街道青年委员宣讲《陈望道首译宣言故事》
活动自4月份在义乌革命老区、坚勇大队诞生地大陈镇溪后村启动以来,以各镇街各村社的文化礼堂为载体平台,邀请和鼓励青年委员、青年党员、青年志愿者等青年代表志愿走进乡村、走进文化礼堂,结合自身经历或感受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内容以情景剧、宣讲、演说、歌唱、道情、小品、朗诵等多种形式呈现。相关视频在浙江新闻客户端、天目新闻、中国义乌网、义乌文化礼堂微信等平台上进行展播。义乌各地的青年们以历史人物为主干,推出“青年委员说党史”“党史故事我来说”“百年芳华初心传承”等宣讲活动,让党史故事“活”起来,并通过“线下演出+线上展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更加有声有色、更加深入人心。
廿三里街道青年委员虞丰宾走近义乌老一辈敲糖帮,了解义乌人的鸡毛换糖精神
义乌廿三里街道的青年代表以党的100年发展历程为顺序和党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以不同时间的典型事例、历史人物为主干,推出“青年委员说党史”活动,活动首期就是以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发展的“五四运动”为蓝本展开。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义乌老一辈敲糖帮的故事与义乌人敢为人先的鸡毛换糖精神,廿三里街道的90后青年委员虞丰宾寻找到三位曾经当过货郎担的老师傅,并学习制糖、挑货、吆喝、售卖等,用数周的时间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一一记录下来。“作为一名年轻后辈,虽然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我们现在同样面临着多重挑战,父辈们都已经为我们做好了榜样,将义乌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虞丰宾说。廿三里街道“廿青春”宣讲团成员陈锦飞说,历史的接力棒在青年们手中传递,时代的答卷在青年们手中书写,尽管在平凡的岗位上,作为新时代新青年也要不断努力、不断奔跑,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忍不拔的毅力,做最美的追梦人。
北苑街道青年代表朱婷婷走进中共义乌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前洪村,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作为《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首译地,义乌城西街道信仰树宣讲团推出《寻访义乌红色印记》系列宣讲视频,用镜头带领观众进行沉浸式体验,重温那些峥嵘岁月,共寻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让每一个人都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热血精神。每一次拍摄,青年代表都会积极考察每一个场景,查阅多家官方资料,并深入到基层去了解各种历史故事,坚持以饱满的精神与最贴切的镜头,将“红色故事”传递给每一个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自2021年初至今,义乌各地的青年代表踊跃参与党史宣讲活动,从最初在各个文化礼堂做宣讲活动到深入各个角落。现如今,义乌各地的青年宣讲团队伍还在不断扩大增员中,让党的创新理论实实在在地成为百姓家门口的“新思想”。
“献礼百年”百家文化礼堂青年说活动开展以来,在中国义乌网、浙江新闻客户端、“义乌文化礼堂”微信公众号相继开设专题,截至12月底,“献礼百年”百家文化礼堂青年说已在浙江新闻客户端、中国义乌网、天目新闻同步推送视频稿件100期,在抖音“中国义乌网”上推送90期,“义乌文化礼堂”微信公众号推送64期,在B站“浙江聚焦”推送55期,累计阅读量超400万人次,点赞量超10000人次。活动吸引了一大批义乌基层青年委员、青年党员、优秀青年、学校师生、机关单位、企业群团、新义乌人等青年代表参与其中,以各种形式参与拍摄本活动的各界青年代表1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