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先严格分类 再回收利用 义乌“白色污染”变身“白色资源”

发布时间: 2022-04-14 09:10:38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余依萍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白色污染”也可以成为“白色资源”。4月11日,记者走进海纳(义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治理“白色污染”配套资源化减量的深加工区,见到了一套不可思议的垃圾处理系统。

  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外卖餐盒、塑料瓶、泡沫箱等废弃物数量飞速增长,其回收成本高、再利用附加值低,被称为“低附加值可回收物”。由于没有分类到位、分别收运,这些白色垃圾很少被回收利用,往往混入“其他垃圾”一同填埋或焚烧,成为让人诟病的“白色污染”。

  在海纳(义乌)环境科技公司治理“白色污染”配套资源化减量的深加工区,一条宽宽的传输带将分拣后的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聚丙烯快餐盒、塑料餐具等送入一个像水泥搅拌机一样旋转的“巨桶”中。这些废旧塑料通过净化、分离、粉碎和造粒等多道工序后,变成可供循环使用的塑料粒子,作为下游工厂生产的原材料,实现发泡废塑料高效全利用。

  “苏溪镇电商、物流、彩印、高新光伏、服饰企业较多,根据测算,工业、生活、农业等领域产生的发泡塑料混合垃圾每月约500吨,这些垃圾体积大、重量轻,属于低值垃圾。如果把低值可回收物分出来,垃圾减量化的效果会很明显。”苏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上半年,浙江智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重组为海纳(义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新址迁至苏福路,占地25亩,设置工业垃圾统一收集资源化分拣功能区、大件(园林绿化)垃圾统一收集拆解处置功能区、再生资源全品类回收体系(含生活源低值回收功能)、治理“白色污染”配套资源化减量的深加工区四大功能体系,各功能配套运营基本完善了源头垃圾资源化分类配套收运系统。

  今年2月,海纳(义乌)环境科技公司治理“白色污染”配套资源化减量的深加工区投入使用,一套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使发泡废塑料(废泡沫、珍珠棉)“华丽变身”,成为工艺品的原材料。目前,治理“白色污染”配套资源化减量的深加工区一年可回收利用6000吨发泡废塑料(废泡沫、珍珠棉)。

  “该项目投入运营后,苏溪镇范围的废泡沫及塑料垃圾全部回收进行深加工利用,制造成泡沫及珍珠棉出售,基本解决了辖区内混合塑料垃圾的去向问题。”海纳(义乌)环境科技公司总经理傅小军说,每1.05吨发泡废塑料(废泡沫、珍珠棉)可制成1吨再生塑料颗粒,1吨这样的塑料粒子,其市场售价可达5000元。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