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4月29日讯(记者 方维 编辑 程雄)近日,记者在义乌佛堂镇葛仙村看到,村内环境整洁,崭新的亭体式垃圾分类点位正有序运行,村民和外来建设者们严格佩戴口罩,在垃圾分类监督员的正确引导下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至指定垃圾桶内。
同时,村内的阳光垃圾房也“换新衣”了,“换”出了村民满满的幸福感。“倘若只从建筑侧面望去,不见‘垃圾分类’的标识,谁都不会想到那是一座垃圾房。”村民陈先生感叹,“垃圾分类过程中,‘两定四分’是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低碳环保、资源再利用的有力举措。毕竟,垃圾分类人人有责。”
今年以来,作为佛堂的垃圾分类示范村,葛仙村积极响应政府垃圾分类的相关举措,抓紧抓实房前屋后整治、垃圾不落地等工作,严格遵循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昔日“痛点”变“亮点”,切实提升了村内垃圾分类水平,村容村貌获得巨大改变,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中之重,也是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关键。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两定四分”模式逐渐被广大村(居)民、外来建设者所认可。为全面提升农村垃圾分类管理水平,从去年年底开始,义乌市佛堂镇便开始在各村推行垃圾分类“两定四分”模式。
“银辉”力量助力垃圾分类新时尚。在钟村,村中两个新建的垃圾分类“两定四分”点位正在有序运行,而垃圾分类监督员正在对村民的垃圾投放进行正确指导。“这些都是厨余垃圾,里面有剩菜剩饭、瓜果屑之类的,应该放在易腐垃圾分类桶里;这些是饮料空瓶子,放在可回收物分类桶里。”垃圾分类监督员老冯提醒道。
据悉,该村垃圾分类的监督员由村里老年协会的老人担任,在上岗前村里对监督员进行了垃圾分类的相关培训,同时将点位可回收物所得资金并入老年协会的经费。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经之路,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接下来,佛堂镇将狠抓各点位规范化运行,让垃圾分类新风尚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农村建设发展中的一道靓丽风景,提高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并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幸福图景在佛堂生动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