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义乌市市场监管局大陈所接到一起投诉举报,投诉人在一家网店购买了两件“xx之家”品牌衬衫,收到货后发现标签上标的并非“xx之家”商标。这家网店没有上传营业执照,执法人员无法确定实际经营人,于是根据快递物流信息和生产企业信息,来到网络经营者金女士处进行核查,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没有授权的品牌我们绝对不会销售,‘xx之家’的衣服从来没卖过。”金女士和丈夫经营衬衫生意多年,在各个电商平台都开设了网店,她边说边一一打开,并拿出自主品牌和授权经营品牌的相关资料。执法人员检查核实发现,金女士经营的网店及其销售的商品确实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但投诉人购买的商品也确实是从金女士处发货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为了查清真相,执法人员与金女士一起回溯整个过程,仔细对比分析,终于发现了蛛丝马迹。金女士的网店订单中的确有投诉人的发货信息,但是下单的账号信息与投诉人不符,且两者下单时间间隔了3个多小时。进一步挖掘后,执法人员发现,这个账号曾多次在金女士网店下单,但每次收货信息都不相同。
“从现有线索来看,金女士和投诉人没有直接交易,他们中间藏着一个网络中间商。”义乌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分析,这名网络中间商先在自己的网店上杜撰商品信息,挂上“xx之家”品牌吸引消费者后,再到金女士的网店下单,填写消费者的收货地址,以此赚取差价。最终,执法人员将该涉案店铺信息抄送给电商平台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同时向投诉人说明了情况。
网络中间商利用各电商平台之间的信息差和商品差价获利,没有库存等压力,本身并不违法,但不能挂羊头卖狗肉。义乌市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下单购买商品时,尽量选择信得过的品牌和商家旗舰店,确认商家是否公示了营业执照,以便发生消费权益纠纷时有明确的投诉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