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义乌因市场而繁荣,没有小商品市场的崛起,就没有义乌的今天。
有人说,市场因义乌而兴旺,离开了义乌的土壤,小商品市场绝不会如此辉煌。
1982年9月5日,稠城镇湖清门小百货市场率先开放,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由此诞生。这一明智的决策,为今后小商品市场的最终形成和发展壮大走出了关键一步。
今年义乌市场迎来建设40周年,从第一代的马路市场到第五代的国际商贸城再到第六代市场,当我们提起义乌时,大家最先想到的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得益于商业的兴盛,义乌小商品市场带动着城市飞速发展,吸引着商品、商人、贸易、人才等资源要素汇聚,形成了圣诞、饰品、玩具、五金、新能源等26个大类、210万种商品的优势产业集群,也有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的9万种“洋货”,形成了“全国货、全球货义乌买卖”格局。
这40年,义乌市场是“量”的增长,全市市场经营主体从上千户跃升至2022年10月底的88万户;义乌进出口总额十年间从590.8亿元跃升至3903亿元;义乌快递业务量十年间从3.6亿件快速增长至92.9亿件,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快递集聚中心。
这40年,义乌市场是“质”的飞跃。义乌独有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从出口“一件事”办理的1.0版本升级到“监管链—贸易链—价值链”全方位提升的2.0版本;迎来自贸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改革动力十分强劲;上线义乌市场官方平台Chinagoods,7.5万商户集体走上“云端”,启动建设第六代市场,打造独一无二的全球数贸中心,全球布局海外仓166个,迪拜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投用,不断扩大贸易“朋友圈”。
“义乌制造”
成为“全球共造”
“一千个人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40年来,在很多外商眼中,义乌是“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全球最大的购物超市。在很多跨国零售集团和国内知名连锁超市眼中,义乌小商品质优价廉,是非常好的供货商,沃尔玛、麦德龙等20多家跨国零售集团和30多家国内知名连锁超市开始常驻义乌采购商品。
如今,义乌与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现有各类外资主体8000多家,其中来自约旦的穆德就是其中之一。
义乌CBD金融商务区1号楼,浙江盈帆贸易有限公司的老板是约旦籍商人穆德。当打开一封从“设计之都”意大利发来的邮件,平日里不苟言笑的穆德顿时展现了笑容:邮件中设计图稿呈现的这款电动羊毛剪经义乌工厂开模、打样,将在30天内于亚马逊美国站试销。要知道,这比走完整套意大利制造流程整整缩短了150天工期。在义乌经商多年的穆德明白,这就是“义乌制造”的速度和力量!
走在犹如五金工具博物馆般的“盈帆”样品间,穆德回忆起在义乌的奋斗史:2002年,穆德以优异的成绩从约旦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随后带着打工积攒的3万元人民币,只身来义创业。“听来过中国的朋友说,义乌是一个‘遍地都是黄金’的城市,我便心动了。”初来乍到,义乌市场琳琅满目的商品,热情好客的商户,让穆德十分激动。第一次穆德就采购了150万元的商品,装满了6个集装箱,从宁波搭船运抵约旦,让他赚到了第一桶金。
“从初期的一个人,到现在拥有1700名员工;从销售2000款产品,到现在的5000款产品,从出口中东地区,到生意网络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从出口6个集装箱,到年出口集装箱1500个,从2002年的150万元出口额,到2020年的9亿元出口额。”这是在义乌才会发生的奇迹,穆德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其实,义乌市场经过40年的发展,早已摆脱了廉价的标签,而“义乌制造”已成为“全球共造”,境外客商均能借助义乌市场的交易情景建立商务联系。比如国外的设计师提供设计方案,义乌的工厂进行加工生产,所展现的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全球性供应链系统。
穆德就是这个供应链系统的共建者之一,他在意大利、约旦、阿尔及利亚等国家,相继聘请10多名设计师,开发五金工具、锁具、LED照明产品,累计开发达100多款,并在国内外申请了专利。在国内,投资500万美元建立的工厂已投入运行,他还为关联的国内外中小微企业提供外贸订单,让大家一起赚钱。
目前,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56万人次,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多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义乌市场的“超大肚量”,决定了穆德只是其中的一个创新微样本。海纳百川,正是这一个个微样本,汇聚成一股创新洪流,强力驱动着义乌市场不断破壁拓新。
新模式纷纷涌现
新业态全面开花
这40年,凭借海量的商品资源,四通八达的物流体系,义乌确立了在物流、电商等贸易领域重要地位。其中,开通运行全球最长的“义新欧”中欧班列,积极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成全国县级市首个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全省唯一铁路临时开放口岸、全省第四个空港口岸、全省第四个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功能平台;涌现出市场采购+美森快船、欧洲卡航、“中欧+海铁+海运”多式联运、空空转关,以及小商品自贸应用、海外市场、海外仓、直播带货等多种新模式、新业态。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01年。彼时,海关在义乌尚未设立机构,整个金华地区的出口集装箱很少。2001年海关日均监管金华地区进出口集装箱标箱仅8个,同时企业报关则需前往上海或宁波去办理。随着小商品出口成倍增长,小商品出口品种多,无法在有限的报关单上填写全面,这一“堵点”引起了政府的关注。在海关部门的强力支持下,海关总署先后在2005年和2007年批复“义乌小商品视同旅游购物监管方式进行统计”,以及简化归类政策。
紧接着,2013年4月,商务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函同意在义乌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正式确立了“市场采购”这一新型贸易方式。这从根本上解决了专业批发市场外贸发展的制度缺失问题,让中小微企业甚至家庭作坊低门槛地参与国际贸易,单小货杂的商品也能便利通关快速走向国际市场,促进外贸快速发展。
一组数据跃然纸上:2013年义乌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133.5亿美元跃升至2022年前10月的2708.2亿元,市场采购成为拉动义乌出口贸易的“主引擎”。
综保区是义乌外贸重要枢纽之一,大量海外进口商品从这里进入国内市场。封关运行一年来,入驻企业主体46家,保税仓储面积超21万平方米,累计实现进口额150亿元。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上半年进口额排名,义乌综保区暂列全国第53名(共168家),在2020年新获批综保区中位于第一。
在距离义乌1635公里的菲律宾马尼拉,如今多了一个微型的“义乌市场”——在占地约1万平方米的海外仓里,义乌企业备货上万款产品。许多因疫情无法来到义乌的东南亚采购商,在“家门口”就能完成看样、选品、下单。
“中东门户”迪拜,“义乌制造”在中东地区最大的贸易集散地。如今,这里多了一个占地2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6亿元,有效辐射周边(中东、北非、欧洲等地)近10亿人口消费市场的迪拜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今年6月30日,迪拜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开业运行,场内人流如织,气氛热烈,许多因疫情无法来义的境外采购商,在“家门口”完成了看样、选品、下单。
实际上,不单是菲律宾、迪拜,在美国、西班牙、比利时、德国等地,如今也有了这样的“义乌市场”。截至目前,义乌在全球布局海外仓166个,运营总面积近120万平方米,覆盖52个国家103座城市,其中6个获评浙江省级公共海外仓。在德国、卢旺达、捷克等国家布局15个“带你到中国”贸易服务中心。
数字化“世界超市”
商铺内买卖全球
这几年,如果梳理一个关键字,肯定少不了“变”这个字。因为,市场经营主体不得不面对疫情之变、成本之变、市场之变。
2019年的义乌国际商贸城,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而2022年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人少了很多。这样的对比也凸显出疫情反复之下,对小商品市场的巨大冲击。
张吉英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干了20多年,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热闹嘈杂,从没想过义乌市场会一下子冷清了。“疫情发生以来,由于外商无法到现场采购,加上海运、空运价格上涨,原定的新品发布会、订货会无法照常举行,我们心里很着急,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是7.5万商户的共同心声。
聚焦数字化转型,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更多商贸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外商进不来,市场就“开”到客户家门口,货单推送到用户手机上。2020年10月,义乌市场官方平台Chinagoods正式上线运行了。上线两年来,Chinagoods入驻超6万家实体商铺,整合了上下游200万家中小微企业,商品种类500多万种。
这两天,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经营饰品的商户陶小燕很高兴,自从入驻Chinagoods平台以来,产品在平台的曝光量持续增长,“线上引流”而来的采购商络绎不绝。
与陶小燕同在商贸城一区的徐嘉蔚,从事饰品生意已经10余年,产品主供欧美市场,原材料则是日本进口。得益于提前布局贸易数字化、拓展了多元化的线上渠道,在疫情冲击面前,其线上订单呈现井喷式增长,由2020年年销售额不足20万元,提升至今年的200万元。
陶小燕、徐嘉蔚的故事,正是义乌贸易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缩影。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命题,一代人有一代人使命。时至今日,义乌市场发展进入新阶段——二区东市场建成投用、第六代市场谋划建设,一座智慧商城即将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