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月3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王佳丽)当悦耳的婺剧唱腔贯穿村巷,恬静的村庄生活瞬间充满了热闹的文化氛围;当浓郁的糖香飘越千里,独具地方特色的红糖技艺带活了整个村的美食经济;当剪窗花、做布鞋、编竹篮等民俗技艺传承深远,孩子们的精神世界逐渐充满了趣味与挑战……看遍义乌文化瑰宝,“非遗”资源延续了民族精粹,灿若日月星辰。
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渗透在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更在保护与传承中发扬光大。今年,建在缸窑村的义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以下简称义亭非遗馆)被列入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名录,这里不仅凝聚了义乌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其展厅更以创新的数字化视听模式,带领观众体验充满传统文化魅力的流光盛宴。
让“乡音”震彻乡野
“见多少,王孙公子把骏马乘,旗锣伞扇迎佳人……”穿过用红砖堆叠的小院儿,经过一家古朴宁静的乡村书屋,婺剧《姐妹易嫁》的悠扬乐曲声便从义亭非遗馆传出,飞入耳中。从门外望去,馆内似一个小小的剧场,无论宾客多少,唱曲声从不间断。“这曲声是从多媒体操作屏里放出来的,观众多的时候,我们会多放几首曲目,来展示婺剧的魅力。”义亭非遗馆工作人员刘梅花表示。
踏进展馆,便徜徉在充满文艺气息的空间,让人如梦似幻。记者看到,义亭非遗馆内设“此情乡音未改”“此时乡土滋味”“此刻心手相传”三个展厅,每个展厅都各具特色,通过实物、影音、文字结合的方式,向观众展现本土曲艺类、技艺类、民俗类文化遗产的魅力。而最热闹的莫过于“此情乡音未改”展厅,婺剧、道情、花鼓、锣鼓班……源出义亭的曲艺文化纷纷在这里生根开花,成为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养分。
“婺剧俗称‘金华戏’,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无论是在行头与化妆体制上,都有自身特点,深受村民们喜欢。”缸窑村村委委员贾亦倩表示,该厅不仅展示了婺剧的起源、角色行当、伴奏乐器,还特意展示了一面婺剧传统脸谱墙,16张角色不同、妆造不同的脸谱展示,加深了老百姓对婺剧的了解和喜欢。此外,展厅内还设了一扇可放映的多媒体门帘,门帘上,播放着婺剧剧目《僧尼会》,门帘后,展示着一袭溢彩流光的婺剧盔服,仿佛置身于剧情跌宕的婺剧世界,让人流连忘返。
这几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华道情代表性传承人叶英盛带头回到乡村传唱道情,使得道情文化重归义乌农村的视野,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唱新闻”形式;吹拉弹唱的锣鼓班渗透在乡村的角角落落,为农村各类赛会、庆贺丰年、红白喜事、生日祝寿、商铺开张等场合助阵弹奏,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民间乐团……义乌本土的曲艺以悠久的历史、多样的形式以及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乡间田头、在街头巷尾、在当地人民的心里生根发芽。无论是圆润浑厚的道情,或是抑扬顿挫的花鼓,或是婉转悠扬的婺剧,古往今来,“春夏秋冬,唱声不断”的热闹场景不断在义亭上演。
让乡土滋味甜上心头
天气逐渐转冷,义亭镇各家红糖厂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十几名榨糖师傅按照古法榨糖的基本工序,榨汁、清净、熬制、成型、干燥等熟练操作着。阵阵糖香扑鼻而来,为义乌的冬天渲染上了甜蜜的氛围。而这样的场景,也同样在义亭非遗馆内上演。“此时乡土滋味”展厅内,义乌红糖制作技艺不仅以古代简笔画的方式记录下来,更通过文字、多媒体视频播放等方式留存下来。
“义乌种蔗榨糖的历史已有400多年,几乎人人都有着关于榨红糖的甜蜜记忆。”贾亦倩表示,自清朝乾隆年间,义乌本地人便将红糖加工成糖饼、姜糖等,开始走南闯北的“鸡毛换糖”生活,红糖是义乌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纽带。而作为红糖之乡,义亭镇的红糖厂早已遍地开花,来这里买红糖的客人逐年增多。红糖麻花、红糖糖梗、麻糖、姜糖……红糖制作出的美食在与时俱进中花样百出,红糖制作技艺传承的使命与责任也更艰巨了。
在义亭非遗馆内,红曲酒酿造技艺也成了“舌尖上的义乌”不可或缺的传统美味。其实,红曲酿酒最早可追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在全国酿酒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红曲酒具有舒筋活血养颜的保健功能。而义乌红曲酿的酒有独特的生产工序,为了生动地展现红曲酿酒的工序流程,义亭非遗馆邀请专人以泥塑人物场景重现的方式,展示了红曲酿酒全过程。细细观察,每一个泥塑人物都栩栩如生,每一步酿酒工序都精致讲究,让人为之惊叹。
此外,义乌也是金华火腿的发祥地之一,明清时期,义乌人做得最大的生意便是火腿贸易,向来有“金华火腿出义乌,义乌火腿出田心”的说法。关于蜜枣,《中国名产》中有记载:“江南枣中,佳品是义乌南枣。”清乾隆时,南枣曾列为贡品,同为义乌大枣制作的金丝琥珀蜜枣,素有“蜜饯珍品”之誉。“我们想在展示义乌枣加工技艺的同时,将义亭枣的特色产品也展示出来,以此带动乡村振兴,助推村集体共富。”贾亦倩说。
让传统技艺心手相传
纹路整齐、技巧出彩的麦秆扇成品,精美剔透、浮光掠影的戏曲头饰,花色多样、厚薄不一的布鞋,还有将佛堂老街、义亭缸窑、黄山八面厅和双林寺等场景相结合制作的《义乌四景》剪纸作品……义亭非遗馆的“此刻心手相传”展厅内,汇聚了义乌本土的传统技艺非遗文化,这些手工艺品在进行整合归纳后,均被分类展示了出来。其实,义乌虽然是一座商贸城市,但传统工艺美术却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
“像这些剪纸作品均来自剪纸艺人楼肖青之手,她是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传承人。她的每一幅作品都有着不同的寓意,不仅能将剪纸传统技艺展现出来,还传达出了一种执着的、创新的精神。”贾亦倩表示。展厅内,楼肖青创作的剪纸作品还有《京剧角色:生、旦》《京剧角色:净、墨》《福寿连绵》等。择一事,终一生,是对大部分非遗传承人的描述,也是这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坚持,才让古老的技艺穿越百年而来,呈现在我们面前。
要知道,义乌民间不仅有着一支数量可观的手工艺术品制作队伍,而且人才荟萃、技艺精湛,历史上出过不少能工巧匠。比如根雕作品《喜上眉梢》《美的旋律》制作人毛元兴,婺剧戏曲头饰手工制作人戚生龙,手工布鞋制作人盛国荣,手工竹编制作人楼长流等,他们都是民间的手工达人、能工巧匠,他们的名字也都被刻在了自己作品的下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珍贵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为了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工匠精神”,这些年,缸窑村开展“弘扬传统文化体验非遗乐趣”系列主题活动,而义亭非遗馆是该活动的重要站点之一,自开馆以来,多次配合缸窑村完成研学教育,多次举办非遗展演活动。
从触摸随行到情感共鸣,从定制珍藏到技艺传承,春去秋来,初心依旧,义亭非遗馆为每一位参观者带来的不仅仅是义亭百年文化的缩影,更是经济发展、精神传承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