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6月8日讯(记者 龚书弘 编辑 刘蓉) “进入一家餐饮店,大家首先要看它有没有办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并在显著位置公示。之后一定要看一下餐厅从业人员是否都有健康证并且都在有效期内。然后是食品原材料的索证索票看看是否齐全......”6月8日,在义乌158文创园的一家外籍餐厅内,执法人员正带着刚刚受聘的几名外籍食品安全监督员开展例行监管工作。
记者了解到,这正是义乌这座国际化城市的又一次首创,聘任国际餐饮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配合镇街、市场监管等一同强化国际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引导行业自律,通过“以外管外”大力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作为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每年有超过50万人次境外客商来义采购“淘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多元文化交融、多方诉求交织,也让义乌成为了一站式品味“万国美食”的饕餮胜地。
正宗的中东羊肉手抓饭、酥软香脆的印度飞饼、焦黄诱人的泰国香茅烤鸡……丰富的美食文化,也给义乌的国际餐饮食品安全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考验。“这些年,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义乌丰富的国际美食中,有不少都是由外国人直接经营,食材很多也是选用的进口。国际餐厅普遍存在证照公示不及时、阳光厨房建设不到位、索证索票不完善等问题,加上语言上的不畅,以及外国友人对国内食品安全政策法规的不熟悉,导致在国际餐厅的管理上一直存在难度。”义乌稠城市场监管所副所长陈洪林表示,为此,组建国际餐饮行业自律联盟,聘请国际餐饮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通过“以外管外”的方式规范国际餐厅的生产经营的念头应运而生。
据了解,在义乌稠城街道共有来自16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5家外国餐厅,占全市国际餐厅数量80%以上。首批监督员共挑选了8位,分别来自伊朗、印度、土耳其等不同国家。他们热心公益事业、餐厅管理经验丰富、言语沟通流畅、责任心和积极性强,愿为深化国际餐饮食品安全规范建设、改善国际餐饮消费条件、优化营商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自伊朗的默罕默德在义乌经营着一家阿拉伯餐厅10余年,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来店里的基本都是我们中东国家的客人,大家喜欢一边喝茶,一边抽水烟,悠闲地享受下午时光。现在阿拉伯饼、开卜赛羊肉饭、沙瓦玛等美食也很受你们中国客人的喜欢。”提到店里的美食,默罕默德显得很激动。“平时店里不忙的时候,我很喜欢参加志愿活动的,这次听说你们要选老外义务监督员,我马上就报名了。”
记者注意到,义乌之所以能成为外国人的常住地,甚至是“第二故乡”,除了与自身强大的对外贸易属性有关,还与这座城市带给外国人的归属感密不可分。据不完全梳理,这些年,义乌不断迭代全国首创的外籍“商友卡”,并组织外国人参与城市建设与管理,“洋更夫”“洋娘舅”“洋街长”等持续活跃在贸易、生活的多个环节,让外国人来到义乌,更愿意扎根义乌。去年底,义乌还发布了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涉外服务十项举措,让驻义外国人更有获得感。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此次义乌创新聘请的国际餐饮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将再次扮演政府部门和国际餐饮单位、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切实当好保障食品安全的“情报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规范食品安全管理的“监督员”、民情民意的“联络员”,共同守护好义乌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