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观众反映,花790元购买了蔡依林上海演唱会门票,却因为座位处于视觉盲区,几乎全程看不到明星本人。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相同遭遇的观众集体吐槽。
今年,随着演出市场复苏,各种演唱会行情火爆,票价高企的同时,观众却没有享受到升级的服务,不少演唱会因为“体验感差”被骂上热搜。
观看演唱会“闻声不见人”,这并不是个案。今年5月梁静茹上海演唱会,有歌迷花千元买到的却是“柱子票”。张韶涵、刘若英等多位明星的演唱会都出现了视野被遮挡的问题。
8月2日,针对网购演出票务出现的乱象,中消协就点名批评了各种“柱子票”“墙根票”,要求进行规范。
现在,不少演唱会出票,按区域总体定价,观众买了以后,并不能提前知道具体座位,有点类似开盲盒。但开盲盒是让人惊喜,不是让人堵心的。
对于部分处于视觉盲区的座位,如果主办方走点心,就不该拿来出售,或者至少要提前说明情况或打折出售,把选择权交给观众。
从法律上看,如果事先不给出说明却以同等价位出售,便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从情感上讲,也让热切期待与偶像近距离互动的粉丝内心很受伤。躲过了黄牛的“明枪”却躲不过“柱子票”“墙根票”的“暗箭”,粉丝的爱也禁不起消耗。
今年演唱会“幺蛾子”真不少。就拿刚结束的TFBOYS十周年演唱会来说,前有黄牛叫价200万元出售前排票,后有入场秩序混乱,粉丝为抢位置斗殴,还有强制实名验票名不副实、各种“内部票”疑云等,怎一个“乱”字了得,让观众体验感大打折扣。
忽视观众体验、明显不走心的背后,是一些主办方急于“回血”“挣快钱”的心态。面对激增的观演需求,主办方排队“官宣”、扎堆开票,有的项目提前半年以上、没有筹备好就急着开票,甚至直接把优质座位预留给黄牛。
在疫情三年演出停滞后,主办方急于回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果只是“租一个场子,卖一批高价,吃一波流量”,那就陷入了一次性消费的黑洞。在互联网时代,一个小缺陷也会被放大数倍。那些短视做法,透支的不止是观众的热情,最终伤害的,还是整个行业的口碑和演出市场的前景。
另外,从不断增多的维权投诉来看,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在不断升级,维权意识也在增强,不会甘心当“大冤种”。主办方也要跟上这种变化,清晰了解受众需求,及时恰当处置纠纷。
当下,我国正在多措并举扩内需、促消费。各种被释放或被激发的需求,不应该成为短期圈钱的机会。面对来之不易的增长需求,商家和企业应精心耕耘,以优质产品和创新服务呵护消费者的热情和信心。监管部门也应及时出手,督促市场规范有序,让消费者敢于消费、开心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