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女排的比赛现场,才知道忍住泪水有多难。当欢呼声排山倒海般响起,当五星红旗在球场里升起,笔者终于忍不住跟着红了眼眶。大比分3∶0战胜日本队,意味着中国女排从亚运会开赛以来未失一局,第九次摘得亚运金牌。
场上,中国女排姑娘相拥而泣;观众席上,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伏。这一刻,值得庆祝。
对于中国女排来说,这个冠军至关重要——
它象征着失利场上重新找回自我。
人们早已习惯中国女排这个“常胜将军”的存在。这一次,面对奥运会资格赛的失利,质疑声、唏嘘声,让女排姑娘们顶着巨大的压力。中国女排需要通过这场主场作战的洲际赛事调整状态,重回正轨。
它也象征着中国“三大球”的一道光。
杭州亚运会上,女排的成功卫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三大球”的实力和魅力,激励着其他球类项目更上一层楼。
与顺境中的乘风破浪相比,逆境中的坚守更需要勇气和力量。这正是女排精神的精髓——不是常胜,而是永不言败。
看过整场比赛,尤其感到欣慰的不仅是女排又一次取胜,而是又一次看到了女排精神的充分展现。
如今,在负重前行的路上,女排精神的内涵远比夺得世界三大赛中那些耀眼的冠军更为丰富。它是不论输赢,都会竭尽全力,是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拼到底。它也蕴含着不改初心的坚定,逆势而上的坚韧,勇挑重担的坚强,还有舍我其谁的豪迈。
享受过欢呼,也承受过指责,也许这样的中国女排更加完整。
纵观中国“三大球”,中国女排可能是关注度和讨论度最高的。没有任何一支球队能像女排这样,很早就成为中国人的精神符号和时代坐标——
1981年11月16日傍晚,全国人民守在黑白电视机或收音机前。同样是中国队对日本队,中国女排以3∶2取胜,夺得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冠军;
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1/4决赛逆转战胜巴西队,又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逆转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创造了又一个高光时刻……
时光流转,赛场交替,中国女排走过亚运“五连冠”的巅峰,也历经过落败和低谷。洒过热泪与汗水的地板,记录了一代又一代女排姑娘的辛苦与荣光。女排精神,一次次被我们重新擦拭,一次次熠熠闪光。
作为体育强国,中国不缺一个冠军来振奋人心。但直至今天,在这个新时代,中国女排仍能让我们心潮澎湃——
从北京专程赶来观赛的林茗恩告诉我们,女排姑娘们每球必争的决心,还有进球后的互相鼓劲、拥抱,在很多沮丧的时刻都能带来力量。
湖州市长兴县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排球高级教练员李海青,年逾古稀仍然从事着青少年排球推广事业。他说,体能、资源、伤病,每个阶段女排姑娘们遇到的困难都不一样,“但是她们有韧性、有拼劲,每一次的跌倒过后都能奋力再次跃起。”这是一直以来中国女排延续的精神,也是中国体育要继续秉承的精神。
电影《夺冠》的编剧张冀曾经形容,中国女排不仅是一支队伍,更是一个时代。几十年间,浮浮沉沉,不论是辉煌抑或是低谷,它已成为中国体育的一个图腾。
对于姑娘们来说,“赢”固然重要,永不服输、努力去赢的信念和决心,才是中国女排最珍贵的地方。
“女排精神”四个字,早已超越了体育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