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逐步变成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一张张优异答卷,一个个跃动数字,在发展中、成就里,我们看到的是,义乌深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硕果满枝头。翻看一组组贸易数据,2013年—2022年,义乌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贸易额达1.7万亿元。“义新欧”中欧班列开通运行19条国际铁路直达线路,累计往返运行超6300列(义乌平台),发运量超52万标箱。这就是义乌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缩影。
十年来,义乌广大的市场商户、外贸企业、火车司机、海关关员、常驻义乌外商等群体,实实在在享受到“一带一路”的机遇和红利,奋斗在这里的每一个人,在朝起暮落、春去秋来的坚守中,谱写了丝路上共同发展、深化友谊的新篇章,留下了一个个难忘的故事。
今日本报推出“一带一路10周年”系列报道之《10人十年,我与“一带一路”共成长》专版,看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勤力奋进的人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义新欧贸易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旭斌:
新丝路上先行者
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掀开了中国和世界发展新的一页。“这让我特别激动,决定全力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义新欧贸易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旭斌回忆起当年的往事,动情地说。
早在十余年前,冯旭斌就希望用铁路运输的方式将义乌商品运往欧洲,他的创业理想最终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得以实现。2013年,由他发起开行的首趟直达中亚五国的国际货运班列从义乌启程,这是“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前期探索。
2014年11月18日,“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至马德里)首发。经过9年发展,从第1列到第1000列、3000列、5000列、6000列……如今,一列列“义新欧”中欧班列翻越山河,驰骋于欧亚大陆,为共建国家带去的是友谊、是合作、是商机,更是值得期待的明天。
“义新欧”中欧班列调机司机长黄伟:
班列万里行我跑第一棒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黄伟是中国铁路上海局杭州机辆段驻义乌西站调机司机长,他的工作是编组“义新欧”中欧班列。每天,等龙门吊将集装箱吊装完毕,黄伟就把班列从义乌铁路口岸运送到车站区,开启班列万里之行的“第一棒”,从他开始,有60多位司机接力运往欧亚各国。同样的,“义新欧”回程班列抵达义乌西站后,也由他进行最后的装卸作业。
黄伟说,十年来,“义新欧”中欧班列越开越多,他也越来越忙。但是想到这么多货物通过我们广大的铁路火车司机,以接力棒的形式送往亚欧大陆,他很有成就感。
义乌海关关员周华伟:
保障班列发运做好货物监管
“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保障中欧班列的正常发运,对班列进出口货物进行海关监管。”义乌海关监管二科科长周华伟表示,从2014年至2023年8月,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出口的货物报关单看,排在前五的商品分别为机电产品,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高新技术产品,塑料制品。同时,班列的货源地也逐渐从义乌拓展到上海、安徽、江苏等15省市,并根据市场需求,开行了吉利号、京东号、侨商号、环球义达号等企业定制化精品班列,助力中国品牌出海。
十年间,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义新欧”中欧班列先后开通了马德里、俄罗斯、土耳其等19条运行线路。这些年,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进出口的货物多了,班列开行的次数达到日均4列,义乌海关驻铁路口岸的全体关员更加忙碌了。
报关公司经理叶晓东:
服务全球客户助力小商品出口
“这一票是出口到哈萨克斯坦的纺织品;这一票是出口至乌兹别克斯坦的机械设备,这一票是出口至俄罗斯的不锈钢板。”义乌市亚捷报关代理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叶晓东一边翻看着一张张报关单,一边说:“凭借快速、便捷、经济、安全等优势,‘义新欧’中欧班列吸引了越来越多省内外企业,不仅为沿线国家带去了所需的小商品,还把当地的钾肥、棉纱、铝锭、铜等货物带到国内。”
叶晓东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进出口商品种类正在发生快速变化,这也是显现“义乌制造”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缩影。
行业商会代表黄昌潮:
助力义乌品牌出海步伐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义乌市文化用品行业协会飞速发展的十年。”义乌市文化用品行业协会会长黄昌潮说。为加快义乌文化用品品牌出海步伐,十年来黄昌潮带领协会马不停蹄前往马来西亚、泰国等20余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专业市场考察参展。今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由协会主办的首个境外行业展会——2023印尼东盟文具礼品博览会,将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展会面积5000平方米,共设国际标准展位208个。创新办展的同时,义乌市文化用品行业协会搭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东风,正式加入亚太文具协会联盟,开启了新征程。
沙特采购商服务中心主任李伊曼:
推动义乌小商品走出去
沙特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重要参与者,也是“义乌制造”辐射中东的重要集散地,今年,浙江伊曼供应链有限公司正式被市商务局授牌为沙特采购商服务中心。
浙江伊曼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沙特采购商服务中心主任李伊曼说,中沙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传承千年丝路友谊,必将促进双方进入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的阶段,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落地生根。“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我们积极带领义乌外贸企业走出去,通过举办推介会、海外展等形式,主动与沙特客商对接洽谈,全力服务两地采购商。”
市场商户张吉英:
把商品卖到共建国家
“欢迎光临!您喝点什么?”走进“星宝伞业”店铺,不管你来自哪里,下不下订单,张吉英都会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或红茶。“世界那么大,能来我店里的都是缘分。”张吉英笑着说。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越来越多,张吉英在门店里收藏了十多把特殊的宝塔伞,每一把伞面上都有来自不同共建国家客商留下的签名。“这伞就是我们义乌深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象征。”她说,“以前,雨伞只是一种遮风挡雨的工具,现在,雨伞更多时候承担了时尚配饰的功能。”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10年来她在100多个国家注册了涵盖20多大类的“RST”商标,每年申请的图形专利有100多个,为伞业发展注入了新的色彩与活力。
外贸企业代表朱蓉芳:
让海外仓遍布共建国家
“经过多年布局,我们在西班牙瓦伦西亚、塞维利亚,葡萄牙里斯本,智利圣地亚哥,墨西哥墨西哥城等地拥有5个海外仓,总面积超8万平方米,其中有三个获评省级海外仓。”义乌一米供应链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者,总经理朱蓉芳深有感触地说,义乌市场是“地瓜经济”主根基,海外仓就像藤蔓向外拓展延伸,将物流、营销、售后等关口前移,全力主推义乌企业品牌出海。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义乌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在全球50多个国家建立210个海外仓,它们就像“地瓜经济”伸展在世界各地的藤蔓,汲取着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
伊拉克商人卡米来:
商贸互通民心亦互通
“2015年中国和伊拉克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以来,两国多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我是见证者、参与者、收获者,也是坚定的支持者。”卡米来是义乌伊拉克商会的副会长,经营着一家外贸公司,年出口货物约100个集装箱。
除了在义乌经商,卡米来还有一个重要身份——义乌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外籍调解员。“当外商遇到纠纷,我会竭尽所能帮助他们。”他表示,来义乌不应该只是为了赚钱,还要尽一份力让她变得更美好。于是,他加入外籍调解员队伍,帮助调解涉外贸易纠纷,用实际行动反哺这座自己钟爱的城市。据介绍,在义乌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外商常驻,并建立了一支由11个国家、12名外籍调解员参与的涉外调解队伍。
江东街道党工委委员、鸡鸣山社区党委书记何文君:
在这里“对话世界”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来,我们社区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社区变成了多民族、多国籍、多文化的‘联合国社区’。”江东街道党工委委员、鸡鸣山社区党委书记何文君说,社区目前有常住居民2.3万人,包含来自29个少数民族的同胞2082人,以及74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人员1388人,很多境外人员都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为了让“洋居民”更好地融入社区,鸡鸣山社区办起了境外人员服务中心,每天开展免费汉语培训;组建外籍志愿者队伍,开展“国际老娘舅”等品牌服务,参与调解社区居民矛盾;遇到中国传统节日,社区还会举办家庭联谊、文化周活动,把包粽子、剪窗花、做水饺等中国假日文化传递给每一个外籍人士,让他们在义乌、在社区感受到家的温暖与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