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龚望平 正文

行走义乌看变化丨文化之花遍开乡村

发布时间: 2024-04-26 19:28:48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龚望平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者按: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部署落地落实,深入结合义乌市委全会提出的“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典范”,潮新闻·中国义乌网特别推出系列“走转改”栏目《行走义乌看变化》,通过全体采编人员深入义乌市场、企业、乡镇街道等调研采访,聚焦国际国内双循环、共同富裕、“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平安法治建设等方面主题,开展大型系列采访报道,全面反映义乌今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中国义乌网4月26日讯(记者 龚望平 编辑 程雄)农味儿十足的“村晚”、全民参与“村BA”、家门口办“乡村音乐会”、名家艺术“与你乡见”……在义乌乡村的田间地头、文化广场、宗祠戏台,一幕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持续上演。群众选“球星”、农民站“C位”、文艺名家乐当“兴农人”,文化之花遍开乡村,成为义乌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独特的文化印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

  乡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乡村文化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如何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义乌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因地制宜做好“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大文章,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文化赋能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双向奔赴,点亮乡村生活

  叶英盛的义乌道情、朱平的方言小品、小麻利的小锣书……26日晚,在粉墙黛瓦、古色古香的佛堂镇倍磊老街,由义乌曲艺名家参与的“曲动义乌艺述美好”晚会在村宗祠戏台精彩上演。当地和邻近村庄的群众早早地搬好小板凳守候在演出现场。沿街的餐馆、商铺延长了夜间的营业时间。 

“曲动义乌 艺述美好”曲艺巡演专场走进倍磊古街。 陈骞 摄

  “这戏台很适合折子戏,我们也来一场”“漂亮的古街好拍照,我们给村民送几场摄影培训课”……晚会举办期间,由市文联、摄影协会、戏剧家协会等文化组织专家与倍磊村干部组建的“艺术乡建在倍磊”微信群一直活跃着。

  倍磊,曾因地处偏远,上百座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门庭罗雀。文化与乡建的双向奔赴,赋予了千年古村落新的生机和活力。如今,错落有致的曲径花窗、亭台楼阁间,不仅传颂着戚家军义乌兵保家卫国的佳话,还有了孝义“千人长桌宴”、“百工坊”研学等“文化赋能”的新故事。

  福田街道联平村,距义乌国际商贸城不过千余米。想不到的是这个背靠市场富起来的村子,出名的竟然是办在村文化礼堂的“花开四季”书法班。

  联平村中秋活动,中外友人一起嗨!福田街道供图

  2021年开办以来,每期书法班都爆满,报名的多是附近村民、经营户,还有保加利亚、乌克兰等外商也来抢培训名额。“都是从义乌智慧文旅APP报名随机摇号,找我们也没用。”每到报名季,找街道、村里“走关系”的人不少。村支书朱春伟笑着说,“或许,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以文聚人,以文促建。依托“省级书法村”等资源优势,联平村又增设少儿国画、成人书画、广场舞等公益培训班,依旧场场爆满。

  渐渐熟悉起来的中外“学员”也从培训班走上端午邻里节、陶界岭“村晚”等传统节庆活动,共享别样的乡村生活。正如叙利亚籍“洋居民”曼吉达所言,白天逛市场采购节奏很快,晚上在村里“回家”般的松弛感真棒。

  文化,让土地更有生机。近年来,义乌深入实施“艺路同行”、江滨之夜等文化惠民活动,切实提升“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服务效能。“花开四季”“蒲公英”等公益培训项目开课3670余场。“艺术乡建·与你乡见”“义乌节拍”等艺术乡建项目送戏送展下乡1360多场。流动书场、望道书场等累计演出4000余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尽显义乌乡村的和美与朝气。

  有机融合,奏响富美旋律

  奶油色的房车、精致小巧的帐篷、复古绿的火车车厢、白色鹅卵石铺就的小水渠散落在开阔的山坡草地……走进赤岸镇“莱山里”影视基地,移步异景、美不胜收,让游客们情不自禁地驻足拍照留念。夜幕下,偶有乡村音乐会的歌声助兴,更是为春和景明注入了跳动的色彩。

  这些年,“乡趣赤岸”建设如火如荼,莱山村抢抓互联网发展新赛道,将文化艺术与乡村建设进行深度融合,依靠市内摄影、绘画、戏曲等文艺界力量,大力发展乡村艺术类旅游项目,再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宣传推广,影视基地开业后便“一炮走红”。

  相同的场景,在后宅街道“雾也农场”也每天发生着。“与广州的策展团队合作,根据油菜花、向日葵、粉黛草等不同花期,我们会策划花展、音乐节等活动。”农场主方志向指着小桥流水间的一大片绿植说,在郁金香盛放的三月花展,节假日均吸引游客近万人。

  电商团队在“雾也农场”直播带货

  从小在城里长大,退伍后做过电商,去年选择回村创业,90后方志向了解现代年轻人的消费需求,他给地处半山腰、常云雾缭绕的农场取名“雾也”。咖啡烤肉、农耕研学、休闲马术……短短几个月内,这个高低不平、杂草丛生的荒芜小山坡上不断上演着乡村版的“无中生有”,农场开放以来持续“走红”。如织游客中常有带着产品来取景、直播的电商团队。

  全新的艺术形式,推动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义亭镇缸窑古村,从文化场景的打造设计到文化产业的引进,都邀请中国美院、浙江大学等设计团队全程参与,通过与现代美学理念的有机结合,让龙窑、陶艺、制酒、舞剧等乡土文化资源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艺术”,“千年窑火”烧得更加自信。

  国际友人在缸窑村体验陶艺

  乡土与现代的融合,在义乌奏响着生动的旋律。佛堂老街的3D灯光秀,看到了过去与未来、“艺术+科技”的灯光美学;赤岸杨盆村的精品民宿群,看到了山水相融、古今结合的建筑美学;在廿三里的“鸡毛飞上天”雕塑,看到了乡村发展与艺术发展同步的工艺美学……与原生结合,让传统说话,新艺术给乡村带来了新面貌、带动了新发展。

  相互成就,焕发产业新生

  约上三五好友,迎着春山、沿着花路,跑完一场田畈马拉松;回到村路尝尝西班牙生切火腿,手磨一杯哥伦比亚咖啡,再点一份酒糟带鱼披萨,然后到村共富广场体验传统工艺手作……刚过去的周末,后宅街道李祖村让吉尔吉斯斯坦外商米卡真切感受到了中国乡村的浪漫。

  李祖村是“千万工程”的践行者、更是受益者,乡村面貌“日新月异”。2020年,村里创新开展职业经理人运行新模式,招才引智加强产业孵化,陆续吸引200多名青年创客进村发展,因地制宜引进培育了62个农旅文创新业态,增添了不少特色鲜明的文化空间和艺术场景,全村农创项目累计带动消费超5800万元。

  李祖村获评“金华市艺术乡建特色村”

  筑巢“好风景”,引来“好经济”,迈向“好生活”。如今的李祖村已然将曾经的“宣传词”变成了“实景图”。

  创客的到来,给乡村带来活力,也带来了年轻人喜欢的新业态。一家家自带“网红”气质的精致小店,又吸引着更多年轻人关注、走进这里。去年4月,刚走出校门的叶露嫔来村里开了一间叫“皮皮”的杂货铺。此前在村里甜品店打工半年的经历,让她喜欢上乡村的“慢时光”。

  叶露嫔和杜冰涛在店门口合影

  皮皮杂货铺文艺十足的装饰,以及各种精致的手艺工品和新奇的老旧摆件,无不吸引着游客们进店逛逛。“来村里玩就是要放松休闲,而杂货铺就要藏起来、慢慢逛。”借助社交媒体的力量,这家宝藏小铺和“网红”商品,会频频出现在年轻人的“朋友圈”里,引来更多游客争相打卡。

  文创与乡村,相互成就着。开办20年的缘墨斋书画,两年前把总部搬到李祖村一座四合院里。市区生源集中、来钱更快,但农村长大的80后创始人何新兆看重的却是孩子的想象力和健康成长。“教育培训往往应试导向,一些孩子都是家里安排来的,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的想法较少。”他要在绿青山水间给孩子安一个“家”,从此书画培训机构有了新名字“乡村美学馆”。依托乡土农耕资源开发的自然探索、野外写生、非遗文创等新课程也带来了更多生源。

  缘墨斋在四合院设的“阳台咖啡”角

  乡村也给了创客们很多惊喜。今年4月,叶露嫔在当厨师的男朋友杜冰涛也来到村里,租下隔壁一间有三棵果树的小院,开了一家叫“三菓”的披萨店。条件限制不能用烤炉,杜冰涛就到村里请泥水匠砌了土窑炉,还就地取材用农村传统红曲酒酿开发了一款极具地方特色的酒糟带鱼披萨,迅速登上全村餐饮店点单热门榜。用餐时段,叶露嫔经常要放下杂货铺,来给男朋友搭手帮忙。

  傍晚时分,这对00后情侣会手牵着手在村里漫步,忙碌了一天的疲惫在邻居热情的招呼声中烟消云散。

  

【专题】行走义乌看变化

编辑: 程雄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