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7月24日讯(记者 蒋守洋 编辑 童晓)每人50元,在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生存10天——这是温州医科大学“飞鹰行动”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实践主题。
这个暑假,22名“00后”大学生带着兴奋与忐忑,来到义乌开启了一趟“创业挑战”。从求职无门,到进厂打工,再到创业尝试,这群青年在商城义乌开启了怎样的“生存盲盒”?
初到“世界超市”:找工作原来这么难
初抵义乌,队员们便被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深深吸引。街头巷尾,商铺林立,琳琅满目的商品汇聚成海,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浓厚的商业气息。
实践队员在一家家店铺间寻找岗位
然而,滤镜很快就被现实打破——“不招短期工”“只招熟练工”“暑期工已招满”……无论是招工软件、海投简历,还是实地求职、人才市场,屡屡被拒的找工作经历给队员们上了生动的“社会第一课”。
经过第一天无数次的碰壁,队员们开始在网络寻求机会,终于在线上零工平台成功“捡漏”——工厂包装员、仓库装卸工、饭店洗碗工、店铺看管员、送餐外卖员等几个岗位,给大家带来了希望。
队员庄陈在篁园市场找到了装卸工的工作
“能找到一份饭店洗碗工的工作,对我来说真是太兴奋了!”由于饭店不招短期工,队员泮俊宇只能“软磨硬泡”,最终以“半价”日薪拿到了这份工作。
然而,兴奋劲还没过,从没干过劳力工作的泮俊宇就被实际的工作强度敲了“当头一棒”:一天近10小时的工作时间,繁重的清洗锅碗之余,他还需要接待上菜、清理座位、切菜备料等相关工作,在前厅后厨忙得不可开交。“那是我目前为止最累的几天,结束时已经干得麻木了。”泮俊宇说,“但是一想到今天的房费终于有着落了,饭馆里还包了两顿伙食,我觉得还可以再坚持一下。”
同样累得精疲力尽的,还有六个在口罩厂打工的“厂妹”们,熨烫Logo是1角8分一件,装袋6分钱一件,队员们一天工作10小时不敢懈怠,午休也会节约时间。队员江鹭说:“没做过手工的我们手上很快出了水泡,我们的第一桶金来得太不容易了!”离开口罩厂的时候,还有一起工作的阿姨劝她们以后好好读书,“我们第一次感觉到之前在‘象牙塔’里的生活太美好了,赚钱真的很不容易。”
队员方思语、江鹭在口罩厂烫口罩
热心温商援助:做前台也能做全渠道宣传
义乌和温州,是两座同样有着浓厚商业气息的城市,这也让来自温州的大学生们在“创业挑战”的最后几天鼓起勇气主动联系在义乌的温州商会,拥有了更多机会尝试新的岗位。
在义乌温州商会新生代联合会会长金银利的帮助下,队员岳楠楠得到一份新工作——在义乌市静燃拳击俱乐部当前台。也许是出于对大学生的关照,俱乐部店长并未给他安排太多工作,这倒让之前一直在从事体力劳动的他心生愧疚。望着周围琳琅满目的拳击手套,一个新点子在岳楠楠脑中闪现。他拉来同队的队员,利用几天的休息时间,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结合时下热点,拍摄、剪辑了六条科普与教学视频,得到店长的肯定后,编写文案上传到了视频号、抖音、小红书等多个短视频平台。
队员们为拳馆剪辑的宣传视频在平台发布
岳楠楠说:“我本身是校学生会宣传部的一员,能利用自己视频制作的特长创造价值,还能得到大家的肯定,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同样得到温商帮助的,还有成为外贸客服的队员李沛儿和陈雨欣。“我们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主要内容是报价查询和市场采购。”陈雨欣说,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并不轻松,闻所未闻的专业名词、层出不穷的厂商提问、深入市场的调研任务都给她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她们也迎难而上,逐一克服,最终得到了老员工们的“点赞”。两天的采购经历也让她们看到了一个与之前完全不同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时至今日我才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中国商品,世界义乌’。”李沛儿由衷感慨。
队员们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进行市场调研
自主创业摆摊:思路一变市场一片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在各大小工厂做了几天零工、累得腰酸背痛的队员孙杨杨,在一个早上灵机一动:与几个同学前几天省吃俭用积累的资金已经足够她们规划一个“更大的梦想”!
在这场生存挑战中,团队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打定主意的几个队员各自分工,在各个社交平台上搜寻经验,决定利用地摊经济的热度,把“西瓜冰小摊”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几个队员分工采买物资、设计海报、制作冷饮,还在朋友圈和各短视频平台投放“广告”,第二天就火速出摊。但现实总是比她们想象的更加“骨感”,即使已经卖力吆喝,光顾摊位的顾客仍寥寥无几。
最初的挫折并未使“创业组”的队员们气馁,她们总结经验教训,优化制作步骤、节省时间和成本,还开始初步尝试在直播平台宣传造势。四天下来,不仅吸引到附近的市民前来“打卡”,还收获了一部分线上直播打赏。
摆摊的过程中也不乏遇到义乌这座城市的温情,队员贺诗淼回忆说:“有两件事令我们特别感动,一次是以前载过我们的网约车司机专程赴约光顾,一次是天色已晚一位大叔把我们剩下的八九杯西瓜冰都买走了。他们说看到我们就想起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大学生创业不易,要多多支持。”
“创业组”组员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与摊位合影
在第一支创业小队的启发下,实践队员们也打开了新思路,利用互联网,通过线上“知识摆摊”“技能摆摊”开启了“创业挑战”:拥有SCI论文发表经验的团长卢泱光找到了一份论文辅导的工作,同为“学霸”的庄陈也开始发挥所长整理打包学习资料,足不出户即可每天有几十到上百的收入;有摄影专长的孙杨杨也通过社交媒体找到了同城约拍的工作,还发扬团队精神为同组的队员拓展出“化妆师”“摄影后勤”等“新岗位”。
10天的时光转瞬即逝,22名队员全部挑战成功,从每人50元启幕,除去日常开支,最终结余金额近5000元。队员们决定将这笔收入作为爱心款项,用于支持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青海格尔木的教育工作。
当挑战结束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笑容。“这10天我们迷茫过、忧虑过,也奋斗过、坚持过,在义乌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里,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收获,更有人生经验的宝贵财富。这笔财富将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勇敢探索未知的世界。”卢泱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