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让新农人与家乡实现“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 2024-08-21 14:36:23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全媒体记者 李爽爽 文/图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小麦丰收,骆遥(右)与同事分享喜悦。

  金华市政协委员、李祖村乡村运营CEO金靖,探索出了一套“众创+文创”的完整乡村运营体系,孵化和服务全市乃至全国农创客;义乌市政协委员、雅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骆遥,正忙于研发机械臂代替人工的制糖设备,可以提升产能、减少人力成本;义亭镇陇头朱村青年委员朱健红从稻田研学项目中挖掘卖点……最近,义乌的“新农人”有点忙。

  用现代科学知识、互联网思维以及新技能服务农村发展,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农人”。他们中,有的是年富力强的青年委员,有的是懂科技的“乡村农匠”,有的是善经营的“农业经理人”……虽然身份不同,但不变的是他们都将梦想的种子扎根乡土,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新农人”如何带动乡村振兴?他们在前进的路上有何难点?部门如何为他们解渴赋能?连日来,记者跟随市政协委员走近这群“新农人”,倾听他们在广袤田野上唱响的希望之歌。

  扎根乡土

  “新农人”变“兴农人”

  李祖村,一个寻得见乡愁,装得进理想的村庄。从无人问津的“水牛角村”到网红村,一说起金靖,村里人无人不竖起大拇指。

  金靖出生于1984年,大学毕业后经营过茶园、办过文创园、干过农旅。2020年8月以职业经理人身份入驻李祖村,负责整村招商、运营和推广。刚到村里,挡在她面前的是一系列“拦路虎”:创客留不住、招商招不来、村内没游客、集体没收入。

  以“年轻化”“多业态”为发展重点,招募新村民;改造建筑、设计墙绘、布局集市;打造创客空间,让年轻创客“拎包入驻”;打造了“有礼的祖儿”村庄IP,让村庄实现了品牌资源化……3年多时间里,她共为李祖村引进62个业态,吸引了200多名农创客和青年人才扎根,为乡村带来了人气、商气和财气。

  几间农舍,一所院落,千亩良田,这是位于福田街道清塘村的农业博士创新站、国家级玉米科技小院,负责人骆遥是一名从律师辞职返乡创业的90后农二代。“我们这一代种田的人,总要折腾点和父辈不一样的才行。”在骆遥看来,乡村要振兴,就要让农民农业农村都有所改变。进行糖蔗生产数字化管理及种植机械改造,实现糖蔗种植由纯人工到90%以上的机械化,可带动行业增收6000万元以上;联合浙江农林大学培育出糯玉米新品种糯J181,该品种鲜穗产量达1400多公斤/亩,是普通玉米产量的两倍……还是祖祖辈辈一直耕作的那片黄土,骆遥却用数字技术改变传统农业的种植方式,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家人们,这些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农产品,健康又美味,想要的宝子们赶紧点击小黄车加购哦!”在位于大陈镇马畈村的“大陈小集”青创直播间里,“大陈小集”品牌营销总监傅丽萍正向网友讲解产品的口味、吃法和价格优惠机制。

  傅丽萍是一名返乡青年农创客,她创新供应流程、营销模式、推广活动,通过文创力量实现农产品创意升级,将“大陈小集”IP文化加以转化。2021年,她带领团队接触短视频直播,以平台直播介绍“大陈小集”的特色农产品,通过镜头和网络将大陈农产品“飞”往全国各地。目前,“大陈小集”集结了400余种农副产品,挖掘32款本土特色农产品,去年实现营业额1406万元,带动农民增收3600万元。

  逐梦田野

  “新农人”发展堵点何在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农人”返乡投入乡村振兴中,他们拓展了乡村产业,带富了家乡百姓,为乡村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然而,随着创业的不断深入,人力不足、素质参差、老龄化及运营能力薄弱等问题,不同程度地束缚了部分“新农人”的创业梦想。

  为了让活跃在义乌乡土的“新农人”有个“娘家”,2022年义乌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应运而生。“联合会主要吸收本市45周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已经在从事或者有志于从事乡村工作的人,目前会员人数仅400余人。对比全市442个行政村,近千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人力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凸显。”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会长金靖坦言。

  “我市现有农业主体老龄化严重。”骆遥表示,义乌红糖、南蜜枣的加工技艺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拥有该技艺的师傅平均年龄达60周岁以上,而因劳作强度大,社会地位不高等原因年轻人不愿从事该行业,造成了非遗技艺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同时,义乌糖蔗、大枣等特色产业,也面临着缺少会种植、懂管理的人才。和加工技艺无人传承类似,因经济效益低、工作强度大、进入门槛相对较高等原因,造成年轻人不愿意从事相关工作。

  农业经营主体运营能力薄弱,也制约着“新农人”的发展。佛堂镇金山村青年委员方旭健,2020年,在外经商的他回老家承包了400多亩地,建立生态种植基地,培育优质农产品。在尝试种植土豆后,去年他又引进经济价值更高的小番茄,为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引领村民致富。“由于义乌天气忽冷忽热,外加雨水多,采摘的速度跟不上果子开裂的速度,导致收益不怎么明显,今年就没再种植了。”方旭健说,和村里商议后,今年打算结合狄仁杰文化,开发农文旅项目。

  “农文旅项目缺少运营团队和专业人才,往往只是性质上完成了项目的建设,而没有关心后续的维护等,项目得不到持续发展。目前我们村就缺少专业的规划和运营团队。”让方旭健犯愁的是他自己能力有限,外加村里又缺少这方面专项资金,所以就容易导致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脱节。此外,项目用地需要穿越山林,因土地性质问题,开发建设迟迟未能提上日程。

  记者跟随市政协委员调研时发现,部分农业经营主体因自身能力问题无法将传统小作坊升级至标准化生产车间,未能及时准确获取市场信息,因此农产品无法进入电商及商超等新渠道,造成了农产品的滞销;还有部分主体主观上不重视科技创新,因此未能通过数字化设备,机械化装备实现降本提质增效,逐渐丧失竞争力……

  双向奔赴

  全面赋能“新农人”成长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如何将这些有热情、有想法、有干劲的优质青年引入乡村?如何让“新农人”站稳脚跟,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兴农梦”?

  创业初期的资金需求往往是摆在“新农人”面前的第一道难题。“聚焦创业‘关键小事’,我市给予‘真金白银’政策支持。”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提供最高50万元的个人全额贴息贷款,实现“零门槛”创业,并集成生活补贴、购房补助、子女入学等“全程帮扶”政策体系,解决人才来义后顾之忧,近2年共发放各类人才补助超7.7亿元,其中创业担保贷款1.06亿元,政策力度居全省前列。

  为帮助更多“新农人”心无旁骛地发展事业,我市打造了一批“乡创空间”,推动43家创业孵化基地提质提能、225个电商村做优做强,形成“淘宝村—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业链条,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组建一支“导师队伍”,成立由返乡创业带头人、专家学者、技能大师、企业家等组成的返乡创业“百师团”,开展“导师传帮带”“工匠助企行”等特色服务,做好创业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帮扶。

  如何赋能各类人才,让他们在各自的赛道上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新活力?为提升各类人才创业能力,我市以村党组织、青年委员、合作企业负责人、返乡大学生等为重点对象,因地制宜开设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带头人培训班。成立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学院,整合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资源,为返乡创业者提供更精准的创业培训、资源对接、项目孵化等全链服务。

  “目前,我市正大力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通过提升创业环境、建强现代农创平台等方式,吸引培育更多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乡村人才包括种植养殖、经营管理、直播电商等各方面,围绕这些主题我市将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并举办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同时,还将布局建设一批“浙农英才”工作站、农创客共富基地等乡村人才站点,为人才集聚交流、资源对接提供便利。

  希望田野,大有可为。随着更多资金、技术、政策向乡村汇聚,一个个“新农人”兴农的故事不断在义乌上演,期待未来有更多的“新农人”在乡村建设中找到诗和远方。

  
编辑: 何冬圆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