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天,在奇山、黄山陵园以及佛堂望月山、苏溪生态陵园等区域,前来祭扫的市民手持素菊拾阶而上,通过制作祝福卡、清扫墓碑、送上鲜花等形式追思故人。不少人说,这样祭祀告别纸灰飞扬,更显庄重,更有意义。
清明时节的义乌,市民们正用文明的力量为传统节日注入时代清流。在福田街道一些社区,创客们通过AI向老人演示网上祭扫技术;南江边的生态草坪上,几个家庭在扫墓后,聚在一起共放环保纸鸢、交流“和谐家庭经”;德胜岩的花海中,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手持多语种提示牌,引导游客沿生态步道有序观景,游客们主动将产生的垃圾收集起来,投入分类垃圾箱;佛堂古镇的青石板上,孩童们用可水洗彩笔描绘清明图景,取代了往日的涂鸦。城市智慧管理平台实时调控人流,无人机在空中播送温馨提示,科技赋能让踏青赏春更添雅趣……
清明不仅是节气轮回的刻度,更是文明进步的见证。当慎终追远的情怀化作生态祭扫的清风,当祭祀的轻烟化为云端的数据流,当踏青的足迹化作守护生态的承诺,我们便读懂了“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的深意。这些改变,恰似春风化雨,让缅怀不再囿于形式,滋养着传统节日的根系,催生着城市精神文明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