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国际陆港集团旗下国内公路港、江北下朱、青口、福田物流园区内,叉车的轰鸣不绝于耳,一起一落之间百斤货物安然装车,工人们则快速将到站货物分拣堆叠,随后码放整齐到平板车。一辆辆满载着“中国制造”的集卡车从这里驶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物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其繁荣程度直接折射发展活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培育,致力于打造具有空、铁、公国际贸易枢纽功能的全球货物集散地。作为实施主体,国际陆港集团锚定“国际一流、全国领先”目标,全力构建内畅外联、辐射全球的现代物流体系,为义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双向跃升提供了硬核支撑。据国际陆港集团统计,今年一季度,旗下四大物流园累计车流量达347.76万辆,货运量达251.68万吨,日均进场车辆近3.9万辆。
在国内公路港园区的义乌义港通物流有限公司档口,电动叉车师傅正熟练地将一箱箱货物精准码放在车板上,装卸工按照“易碎在上、重货在下”的原则,依次把整个车厢装满。“我们每天大约发出45车货物,以小百货品类为主,主要发往香港、广州、深圳这些地方。”该公司副总经理傅海松告诉记者,公司还有近130辆厢式小货车负责在义乌周边区域接货,最忙碌的时候,不到半小时就有车辆从高速路口驶离。
物流兴旺,离不开充足的货源作支撑。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拥有7.5万个商位,源源不断的国内外订单,就是义乌物流发展的根本保障,这也侧面印证了市场兴则物流旺,物流旺则市场兴的说法。据统计,今年以来,随着新一轮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相关外商邀约工作的开展,义乌国际商贸城日均客流超22万人次。
在距离义乌国际商贸城8公里的青口物流园,义乌市财好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主营“义乌—安徽”国内干线物流的往返业务。今年以来,该公司始终保持去程6~8车/天,回程4~5车/天的业务量。“我们将义乌市场商户承接的订单半成品原材料发往安庆、六安等地,交由当地经纪人组织百姓加工成成品后,再运回义乌通过市场平台销售。加工产品以足球、服装等为主,通过义乌市场远销至欧美、中东、非洲等地。”公司负责人汤才好告诉记者,这种“义乌接单、安徽制作、全球销售”的产业协作模式,既发挥了义乌市场的窗口优势,又让当地群众通过参与加工实现了就业增收。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义乌市财好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累计发运480车次,完成货运总量约1.68万吨。
面对海量的车流、人流,作为园区管理方的国际陆港集团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保障园区安全平稳生产经营。据国际陆港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大物流园区积极发挥综治联勤执法效应,深入开展实名制登记、开封验视、“头盔革命”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攻坚行动,为企业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国际陆港集团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发挥物流、口岸、电商等主责主业优势,与丽水市政府深入合作,找准两地合作共赢新方向,携手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共同谱写“共同富裕”新篇章。该集团下属四大物流园集聚近800家物流企业,拥有2000余条物流专线,实现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全覆盖。依托这一优势,两地打造双园项目,开通“龙泉—义乌”“莲都—义乌”干线物流专线,连接丽水前置仓与义乌分拨仓,实现“丽水制造”当日揽货、当日抵义、当日分拨。一季度累计开行“陆港快线”398车次,货运量超9900吨。
围绕运营效能再提升目标,国际陆港集团将积极引导物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资源整合、服务升级等方式,增强物流行业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