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积如山的圣诞帽,即将出口至南美。
在满是圣诞装饰品的店铺通道中,红色、白色的圣诞挂件密密匝匝,装点出浓郁的节日氛围。
拉着拉杆箱的外商在圣诞用品区块寻找合适的商品,琳琅满目的圣诞装饰品让人目不暇接。
工人熟练折叠刚缝制完成的圣诞服。
制作圣诞树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工人指尖翻飞将一束束仿真松针均匀绑扎在金属枝干上。
风格迥异的圣诞老人玩偶。
圣诞工厂员工各司其职赶制出口订单。
在自动化机器的高效运作下,圣诞礼品袋在流水线上快速产出。
印度客商被一店铺内的圣诞树产品吸引,驻足详看。
外商在询价议价中仔细核算成本。
外商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圣诞店铺选购产品。
作为全球最大的圣诞用品集散地,义乌每年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2万多种圣诞用品。眼下,距离圣诞节还有200多天,可在义乌圣诞用品工厂内,机器开足马力生产。一箱箱圣诞帽、圣诞树、圣诞钟、圣诞花、圣诞球、圣诞礼品盒等商品刚从流水线下来,就被有条不紊地装入集装箱。随后搭乘中欧班列、海运快船、飞机等交通工具,远销至世界各地。这些用于装点节日氛围的物件,将现身于美国洛杉矶繁华的商业街、哥伦比亚麦德林的特色市集、西班牙马德里的老城商铺、俄罗斯莫斯科错落有致的购物中心……为全球各地的圣诞节染上绚丽色彩。
今年,受贸易摩擦加剧、地缘政治挑战增多等因素影响,叠加全球供应链深度重构与消费需求显著转变,圣诞用品行业的贸易格局正被重塑。义乌市圣诞用品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贸易摩擦与物流成本波动促使采购商提前锁定产能、分散订单;另一方面,线上消费的普及打破了地域限制,节日消费场景多元化使得圣诞用品需求呈现出“前置化”与“常态化”特征。在双重作用下,圣诞用品传统的采购季、淡旺季界限正日益模糊,市场需求不再局限于固定周期,而是演变为全年分散化、多批次的订单模式。
“我们不过圣诞节,但我们正尽心尽力地为所有需要的人操办圣诞节。”市场商户们表示,义乌圣诞用品出口高峰期出现显著前移,从过去的6月至8月提前至5月至7月,而今年的出货节奏进一步加快,早在4月便迎来订单交付热潮。据义乌海关数据,1月至4月,义乌圣诞用品出口3.1亿元,同比增长107.4%。当你听见机器的轰鸣声取代了传统麋鹿车上的叮当声,那正是来自义乌的圣诞乐章: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