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晨雷(中)与开发公司相关人员探讨文创产品的设计方向
重点结对村:义乌市上溪镇苦竹塘村
苦竹塘村,一个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村落,不仅是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的故里,更是近年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作为市级文化特派员,我有幸深入参与并推动该村的文化创意发展,探索以文创为载体,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新路径。
在深入调研后,我提出将“蝶恋花·真情馆”的爱情文化与吴晗先生的学术精神、人文情怀相结合,尝试构建具有地方特色与文化深度的文创IP体系。这一思路不仅能延续村庄的历史文脉,也能为现代消费市场提供具有文化辨识度的产品内容。
通过与设计团队的多次沟通,我围绕“蝶恋花”“文学记忆”“忆苦思甜”等主题,开展系统性文创设计,逐步形成以丝巾、手机支架、文创橡皮等实用性强、使用场景广泛的小型文创产品为核心的开发方向。
好的文创,不仅要有文化底蕴,更要有设计美感和市场接受度。在设计过程中,我带领团队不断优化视觉表达,强化手绘风格与文字排版的艺术性,对“蝶恋花”主题进行视觉延展,并调整整体用色方案,提升产品的审美质感和文化辨识度。至今年3月底,首批吴晗文化IP文创设计稿正式定稿,整体风格统一,文化元素鲜明,视觉表达更具感染力。随后,我们选取“蝶恋花”主题的丝巾与手机支架作为首批样品,进行小规模试制。
为了更好地把握文创开发的方向与趋势,我曾带领团队前往浙江省博物馆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考察学习。此行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创产品不仅依赖于设计本身,更需要流量支撑与消费场景的精准把握。如何让苦竹塘村的文化资源真正“走出去”?如何打通从文化资源到产品价值、再到市场效益的转化通道?这些问题成为我们在后续工作中持续思考与突破的重点。
5月份,我接到市交旅集团新任务:要在6月的文旅博览会上集中展示“有情有义·义乌礼物”系列文创。这是“义乌城市文创”的首次集中亮相,也是吴晗文创产品首次对外展示。为此,我们加快开发进度,至展会前已有20余款文创产品完成落地,其中有三四款源于吴晗文化IP。展会现场,“吴晗文创橡皮”尤其受到孩子们欢迎,为后续开发研学伴手礼提供了思路。
如何将“吴晗—文创—苦竹塘—上溪”四者有效串联?我提出将文创开发视作一个文化生态工程,从村到镇再到城市,构建多层级联动机制,推动文化资源向产品价值转化。
通过这段时间的探索实践,我对乡村文创开发形成了几点思考:吴晗不仅是历史人物,更是一个情感、学术、精神的综合文化符号;文创产品需兼顾文化性与实用性,满足大众审美与功能需求;文创不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一种文化服务与乡村品牌塑造的路径。未来,还可将文创开发纳入上溪镇整体文化发展战略,与农业、旅游、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
从市级文化特派员的身份出发,我始终坚信,文化的力量在于传承,也在于创新。苦竹塘村的吴晗文化是一座富矿,而“义乌礼物”则是将这份文化价值传递给公众的桥梁。在接下来的任期里,我将继续聚焦苦竹塘村的特色亮点,帮助乡村群众打开发展的视野,给他们传授发展的技能,进一步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