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06年>《农民日报》系列报道 正文

城乡统筹看义乌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走在浙江省义乌市的大街上,人们往往会恍惚:这是一个县城吗?宽阔的街道,车水马龙,霓虹灯闪烁,阿拉伯餐厅、韩国料理比比皆是。江边的绿篱长达8公里,体育馆、会展中心好气派……

  翻开义乌的统计报表,你无法相信这是事实:今年上半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21.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70亿元,贷款余额424亿元,分别比去年新增84亿元和69亿元。自营出口同比增长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3%……

  记者近年来关注义乌,发现义乌发展有一个非常鲜明的做法:“统筹”!经济与社会的统筹,市场与产业的统筹,人与自然的统筹,特别是从人本理念出发,对城乡、对外来民工的统筹,正成为义乌快速发展的保证。

  义乌的实践表明,没有统筹,就没有和谐;没有和谐,就没有健康的发展。义乌正是采用了统筹之道,营造了一个市民和农民、本地人和外来民工水乳交融的生活环境,才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成为一种可能。

  义乌市委书记楼国华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城乡发展不平衡,就如同一个拐子,是永远跑不快的。”

  2001年,义乌就开始把目光投向冷落已久的广大农村。那年《义乌市旧村改造暂行办法》颁布,以“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为主要内容的“小五化”运动在义乌大地轰轰烈烈展开。为了加强领导,义乌专门组建了“农村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扬林章兼任办公室主任,并从镇街及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抽掉成员集中办公。市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的资金,改造农村面貌。

  但是,这种改造还是表面的、浅层次的,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为了彻底弥合城乡之间的差别,义乌将1100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不分城乡,统一起来作出规划。分成主城区、副城区、城郊区、远郊区,分别赋予不同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在这个高起点、大手笔的规划指导下,义乌城乡交通、水电、排污、卫生、教育等都作出了一体化安排。这个规划就是2003年颁布的《义乌城乡一体化纲要》。

  长期以来,规划似乎是城市的“专利”,与农村无缘。在新农村建设上,义乌力度很大,不再零敲碎打,不再试点先行,而是一下子把整个框架都拉开了,把整个农村发展和城市建设作出统筹安排。

  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经济基础,采取不同的办法和思路。对主副城区和城郊区的经济发达村,实行的是“大拆大建”,目前,全市已有81个村启动建设工程,其中18个已大功告成,全市一共拆掉旧房22000户462万平方米,建新房的有12000户321万平方米。

  城郊区一些村经济并不富裕,就主要搞“环境整治”,建好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改造农村自来水;对公路沿线的村庄,则实行“穿衣戴帽”,拆危拆乱。目前,全市303个村进行了环境整治,所有的通村道路都已硬面化。

  远郊区村庄大都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市里就安排“异地搬迁”,计划用7年时间,建好新村,每人补助1万元,请他们搬下山来。规划内,要搬迁的有46个行政村和8个自然村。现在,已有5个镇街完成了“安居小区”的建设,3000多“山里佬”已经搬进了新家。

  中央决定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义乌又考虑进一步加大力度,走在全国前列。今年4月,经过半年多调研、十多次修改的《义乌新农村建设二十条》出台,内容包括如何繁荣农村经济、建设农村新社区、推进农民充分就业、培育新农民、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等,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义乌要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先进市和示范区,让农民和市民享受“一体化”待遇。

  分管副书记杨林章动情地向记者描述,20年后,义乌传统的农村将不复存在。800个行政村将改造成290个农村新社区。一个西欧式的新义乌将在浙中大地崛起。在这里,生态环境、生活水平、文明素质、社保和城乡差距等等各个方面,都将达到西欧标准。

  在弥补城乡之间的裂痕,创造平等公正的客观环境中,义乌有两个可取之处,十分引人注目。

  首先是财政投入。农村地区之所以落后,主要是因为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义乌这些年依靠商贸业和工业的发展,积累了雄厚的财政资金,这些资金很大一部分投向了农村。1996年开始,义乌就规定,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作为农业发展基金,这就为增加农业投入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渠道。依靠这一渠道,义乌就投了4亿多元,建成了20万亩标准农田,补贴了60%的农业保费。2005年,市财政对“三农”投入累计16.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三分之一以上。市里规定,这一投入比例还将逐年增加。

  现在,义乌许多农村公共事业都由政府包办。农村义务教育全部由政府买单;13个镇街中心卫生院由市、镇财政合力投入;环境卫生建设,市里又一次性投入4000万元,买垃圾车,添垃圾桶,建垃圾房,雇环卫工人……

  其次是制度创新。造成城乡差别的,有许多人为的制度因素。如医疗、就业、养老等。义乌列出了一个时间表,要拆掉这批“篱笆”。

  2003年,义乌出台规定,被征地农民,土地不足2分的,只要自己一次性交上4000元,到时就可以享受养老保险。与其他地区相比,义乌力度较大,政府出资补助达21200元。截至目前,已有12万人参加这一保险,有25000余人开始领取保险。

  为了让农民加快就业,义乌出台规定,凡是使用本地农民20%以上的企业,一律有奖;凡是参加技能培训的农民,一律给予补助。3年来,政府补助农民培训的资金达到了2500万元。

  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是城乡差别的主要表现之一,对此,义乌也大刀阔斧施行了改革。对困难群众,义乌更是“全程关心”,从生活、医疗、住房到子女就学、司法救助,一管到底。

  记者:蒋文龙

  刊于2006年7月12日《农民日报》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