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1月11日讯(记者 陈佳琪 编辑 童晓)“我宣布,2022年,何斯路‘院士稻’正式开割!”11月11日上午,趁着晴好天气,义乌市城西街道何斯路村党总支书记何允辉特意找了几个村民开镰,为秋收增添仪式感。随着何允辉一声令下,现场十余人拿起镰刀,走进稻田,有条不紊地挥镰开割。
另一边,大型收割机正在稻田里来回穿梭,采取机械化作业,村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普通水稻不同的是,这里的“院士稻”身形笔挺、穗长粒多,平均高2米左右,最高可达2.2米,坐在水稻下,太阳高照之时,几乎真的可以“乘凉”了。
“我一米七几的身高,在下面都被‘淹没’了,还没见过这么高的水稻呢。”特地从金华兰溪赶来体验开廉的市民孙深洋表示,“80后”的他亲眼看见袁老口中的“禾下乘凉梦”,瞬间唤起记忆中的稻穗模样。
同样对“院士稻”感到新奇的还有来自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留学生王迪。在义乌生活五年的他酷爱中国文化,得知城西街道何斯路村有比家乡还高的水稻,就与叙利亚、保加利亚的同学相约前来体验,还在稻田里比赛割稻,现场热闹非凡。
据悉,何斯路村种植的是超丰8号巨型稻,在5月中旬播撒在何斯路村20亩土地上。经过悉心照料,“巨型稻”在6个月后平均长到了1.8米左右的“大个子”。除了可以做主粮外,还具有多种经济效应,助力乡村旅游、亲子研学等,收割后的稻秆还能做茅草屋等农村休闲设施。
“一筐差不多75斤,一亩地收了24筐,近1800斤以上。”何允辉在现场大致估算后表示,如果每斤批发价在10元以上,20亩地的产值能达到36万元。
“‘稻中有道’,通过种植‘院士稻’探索一套‘致富经’,再走出一条‘致富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何允辉说,明年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至一百亩,也希望更多的农民朋友能够一起种植,将水稻种植与休闲旅游、文化等产业进行深入互动,特色农产品和旅游景点实现整合包装,释放出更强劲的“巨型稻”产业动力,唱响城西街道全域“共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