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义乌缸窑古陶陈列馆:一瓮一罐展现制陶技艺 一火一泥淬炼古村传奇

发布时间: 2022-12-20 09:03:37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记者 王佳丽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村内的特色土墙

缸窑古陶陈列馆对面的古龙窑。

精美的花坐鼓。

千斤缸。

稠城一小“制陶古村秋收童话”主题研学活动。

江东中学小记者团研学活动。

缸窑古陶陈列馆入口。

馆内人形雕塑用磨料打磨大缸表面。

情景再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户厨房。

馆内制陶的彩画。

展厅内的陶器种类多样

  当熊熊的窑火燃旺了村庄的生计,当捏出的陶泥成了历史发展的印迹,千年前义亭镇缸窑村的先民或许未曾想到,因制陶起家的手艺,以及为谋生而建的古龙窑,都在无形中改变着村庄的发展轨迹。而今,作为义乌市首批历史文化古村落之一,缸窑村将古陶文化挖透做精,建起的缸窑古陶陈列馆更被列入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名录。

  古朴实用的陶器、悠久的烧窑文化、古村的历史沿革,走入缸窑古陶陈列馆仿佛进入了一个多彩的陶世界,生生不息的窑火传达着先人智慧,精雕细琢的陶文化源远流长。

  编织筋脉,重塑陶文化精髓

  义乌市西南角,距离义亭镇政府仅6公里的缸窑村,是一个以窑而名的村庄。十里红山出缸窑,在这里随处可见制陶烧窑的遗存,人人都可以说出与制陶相关的典故轶事。踱步在村中,用缸、钵围就的菜园子,用陶瓦铺就的屋顶,用缸体叠成的房墙,仿佛与生俱来地融进了村庄的建筑中。悠悠岁月,成千上万的陶器经历泥与火的千锤百炼后,最终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

  缸窑村为何以窑起家?据了解,缸窑村地形东高西低,非常利于建窑;南山上有着繁茂的松树林,是取之不尽的燃料来源;村里红壤丘陵泥土适合制作陶器,可就地取材;而且离义乌江不远,方便陶器外运销售……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陶土资源,使制陶业在这里蓬勃发展。

  据史料记载,缸窑村曾有过六座龙窑,如今只留下两个窑,分称为“新窑”和“老窑”。 2017年,村内沉寂多年的窑火复烧,窑文化再次被世人瞩目。为充分挖掘村内特有的文化资源,缸窑村立足“陶”的特色,于2019年筹建了缸窑古陶陈列馆。要知道,在上万年的制陶历史长河中,这一古老的技艺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而是在缸窑村村民的事业、生活中长久留存。古陶陈列馆的建成,以一种专门化的方式将这些陶文化聚集起来,以图片、文字、实物的方式编织陶文化筋脉,呈现出了一个生动、鲜活的专题陶博物馆。

  “当时村里正好进行房前屋后大整治,在整治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村民家中闲置的老旧陶制品。无论是储水的大缸还是存盐的小罐,无论是烧水的茶壶还是放筷子的箸插,缸窑村的村民都能用陶泥制作,数量惊人得多,种类也很丰富。”缸窑村村委委员贾亦倩表示,村里把这些老物件进行回收、修补,为古陶陈列馆提供了丰富的展品资源,且村民们家中留存的这些保存完好的陶制品,经过多年的沉淀与积累,被赋予了生动的故事与功能。

  古陶陈列馆的入口设于市保单位古龙窑旁,阳光透过繁茂苍翠的树林,映射出斑驳的树影,将陈列馆门前的白墙衬得格外雅致。2020年,缸窑村在义亭镇、恒风集团的资金支持下,在义乌市博物馆的专业指导下,对古陶陈列馆进行了改造再提升。从灯光布置、展品分类、氛围营造到宣传介绍,一点一滴的雕琢中,缸窑古陶陈列馆焕发出新的生机,得到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与会领导的充分肯定。

  雕琢历史,展现民俗积淀

  陶器的出现,使人类能取水、煮食、酿酒、盛储,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这些年,缸窑村所产的水缸、酒缸、花缸及各种日用器皿行销远近,而这些都被详细记录在了缸窑古陶陈列馆。据悉,该馆主要由“缸窑兴起”“陶中精品”“古村新颜”等几个展厅组成,通过陶器展示、文字解读,向世人介绍这里从古至今的制陶史,在传承的同时进一步发展陶文化。

  走进缸窑古陶陈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右手边的人形雕塑场景,这个人物站在窑洞前,左手扶着一口大缸,右手拿着一块磨料,专心致志地打磨大缸的表面。大门正前方,一幅古人制陶彩画生动地呈现了制陶的过程,将来客带入制陶的世界。

  “缸窑兴起”展厅中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陶罐,有大口盆、平底盆、陶罐、陶壶、圈足盘等古陶器。该展厅为观众介绍了义乌本地陶文化的沿革,桥头遗址出土距今九千年的陶器、金鸡笼山的汉代陶瓷窑址,均反映本地区悠久的制陶历史。此外,该展厅除了介绍缸窑村制陶史、制陶法外,还陈列有较多“糖罐”“盐缸”等日常用陶器,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数三个清代“千斤缸”,“千斤缸”有制酱、制酒、储水、消防等功用,古时是家家户户日常所需的实用工具。

  “你知道这个是做什么的吗?别看文字的介绍牌,你先猜猜看。”贾亦倩指着“缸窑兴起”展厅中的一个中等大小的缸问道。只见这个大缸窄口圆肚,缸内底部有一个个小孔,小孔下面的空间与器型底部的开口相通。左思右想,记者猜不出这是用来干什么的,贾亦倩笑着表示,这是一口中盐缸,是盛放食盐的器皿,清代生产,而这里保存着好几种不同样式和大小的盐缸,可见古代制陶人的聪明才智。

  而“陶中精品”展厅的陶器相对较精致,器型也更多变。该厅还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展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普通农户厨房中陈列陶器的功用。厨房内灶台、八仙桌、菜柜等一应俱全,八仙桌上整齐摆放着陶制饭碗、酒壶等餐具,桌旁放置一个水缸,灶台上的油罐、盐罐、揉面盆、茶壶均用陶制作,整个场景贴近当年的群众生活,让人仿佛穿越到小时候家里的厨房,每个傍晚过后,饭菜香从厨房内飘来,映衬着母亲忙碌的身影,让人驻足良久。

  传承发展,续写古村新篇

  缸窑村源于制陶,却不局限于此,它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与历史,除了两座龙窑,还有民国前徽派建筑二十多处,大型古井、百年古樟等散布在古村落的街头巷尾,遗存的古陶器物更是不胜枚举。如今,缸窑作为浙江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榜样,立足于陶文化,发展新特色、新亮点。

  祭拜祖师爷、送火神、宣读《开窑赋》、饮开窑酒、鸣锣开窑、成品出窑……缸窑村每年都会举办“开窑仪式”,寄托窑工们的美好心愿,也承载现代人对古陶艺术的崇敬之情,每一个环节都彰显出古韵与庄严。每到这个时候,村里的青年、老人和孩子,都沉浸在快乐的庆典中,享受这难得的农村盛会。

  龙窑开窑大典汇聚了历史文化积淀与时代发展新形式,在“古村新颜”展厅,还介绍了该村通过陶器展示、古窑重建、文旅融合等途径,在传承和发展陶文化的同时,打通了陶窑文化向精品古村发展的脉络。类似开窑节、开酒节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不少研学团队,据统计,缸窑村年均组织亲子活动和团队研学活动20余次,多渠道弘扬耕读文化、孝义文化和乡贤文化,加强烧窑制缸等传统工艺和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在这一系列活动中,缸窑古陶陈列馆无疑是一个点睛之处。

  缸容百物,容的是传承与创新并重,容的是往事与未来交织;窑纳千品,纳的是艺术与生活并举,纳的是技艺与情感交融。近年来,缸窑村两委一直深耕文化内涵,巧打文化品牌,搭戏台、铺石子路、修缮缸窑、筹建古陶公园……一系列新农村、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使得缸窑的“陶文化”声名远播。而缸窑古陶陈列馆,集聚了村庄自然景韵、生态遗韵、生活情韵和文化神韵,使得古陶文化焕发新机,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前来。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