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未来如何养老,你想好了吗?——中国式养老的义乌实践

发布时间: 2023-10-23 09:33:27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余依萍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志愿者上门慰问老人。

老人体验趣味游戏。

丹溪社区重阳节长者义诊活动。

词林社区幸福食堂。

后宅社工站社工陪伴老人吃团圆饭。

公益协会在缸窑村开展为老服务。

怡乐新村门球邀请赛。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

  幸福养老,如同幸福生活一样,各人有各自的理解。幸福养老没有标准答案,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健康养老方式,就是最幸福的。

  重阳节来临之际,记者进社区走乡村,探访城乡养老的现状;走访了多家养老机构,亲身感受义乌养老事业的蓬勃生机与发展机遇;与民政、镇街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不同养老机构负责人对话交流,解读中国式养老的义乌实践带来的启示。

  截至2022年底,我市户籍人口89.08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18.02万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2.74万人,百岁及以上老年人128人,老龄化率20.23%。幸福养老离我们有多远?也许就在我们身边,也许就在来的路上……

  居家养老如何满足老人需求?

  “首选肯定是居家养老啊。现在社区提供的服务都很好,吃饭看病家门口就能解决,白天到老年活动中心休闲娱乐,晚上回家睡觉。”在北苑街道丹溪社区卫生服务站,76岁老人何大爷道出了不少老年人心中理想的养老方式。

  垂暮不离亲,养老不离家。记者调查发现,居家养老正日益受到越来越多银发一族的青睐。那么,在服务方面,我市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居家养老,如何做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每天中午11时许,稠城街道词林社区幸福食堂里飘来阵阵饭香,踩着“饭点”,20余名老人结伴走进食堂,他们聊着家常,吃着鲜香软糯的营养餐,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厨师是义乌大酒店请来的,饭菜选择多,做得好吃,而且价格实惠,政府还有补贴,这个食堂办得真好!”家住附近的傅尚武老人选了好几个可口的菜,和老伴美美地吃上一顿。

  在义乌,和傅尚武一样“享福”的老人并不在少数。2020年,我市把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全覆盖,助餐、配送餐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聚焦城乡老人用餐这一“关键小事”,推动多元老年助餐体系建设。目前,我市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514家,午餐和晚餐的助餐、配送餐城乡覆盖率实现100%,享受政府助餐补贴的老人近3万人。

  聚焦优质医疗,2019年以来,我市试行家庭病床服务,目前已有8个镇街卫生院开设家庭病床311张,累计服务854人次,组建134支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率94.90%,健康随访81.92万人次。新改扩建村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5家,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探索实行“1+N+X”健康体检模式,2022年完成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10.31万人次。

  “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参加社区活动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心里也美滋滋的。”记者见到吴广演老人时,他正在参加社区开展的文明创建巡逻。

  在丹溪社区,有一支被居民频频点赞的“乐龄志愿服务队”,吴广演就是其中的一员。服务队由退休干部、老党员以及热心公益的老年群体组成,他们经常在社区开展文明创建、治安巡逻等活动,平均年龄65周岁,队伍从原先的十几个人已经壮大到现在的80余人。节假日期间,社区其他志愿者也会跟“乐龄志愿服务队”一起,上门为老年人义诊、理发、维修家电,提供个性化服务。

  乐龄志愿服务队、银龄宣讲团、奶奶议事会……记者采访发现,我市各镇街正在打造着各具特色的“夕阳红”品牌。这些引导银发一族以积极态度养老的“金点子”,不仅能够让老人们发挥余热,也能满足他们的价值追求和社交需求。老人们每天忙碌着自己的“事业”,在为社区治理贡献力量的同时,也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在丹溪社区独居高龄老人的家里,还安装了智能摄像头、烟感报警器和门磁报警器等安防五件套,为老人筑起了一道“安全结界”。这是在市民政局指导下,北苑街道依托嵌入式小微机构搭建智慧养老平台,用数字化手段破解养老难题的生动缩影。目前丹溪社区已将40余户75周岁以上的老人纳入智慧养老平台,为他们提供健康指导、护理制度、助浴家政等服务,变“家庭养老”为“居家养老”。有了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加持,养老服务正变得越来越“聪明”。

  机构养老如何让需求与服务精准匹配?

  将老人送往养老机构,曾是一些家庭不愿面对的话题。随着养老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专业养老机构逐年壮大,人们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让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失智失能老人去接受机构专业照护,已逐渐成为不少家庭的幸福选择。

  市民王先生对这一话题很有感触。在父亲入住怡乐新村养老服务中心前,他曾高价聘请保姆贴身照顾失智的父亲。但每天一次上门探望父亲和保姆的频繁更换,让人到中年的他疲于应付。他说:“入住养老机构后,父亲在这里过上了温暖稳定的集体生活,享受到护理人员细心专业的照护,我们也能安心工作了。”

  “自打入住养老院后,发现自己省心不少!”89岁的王勤芝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她以前每天都要忙活自己和老伴儿的饮食起居,现在老两口住在同一房间,吃穿都不用考虑,健康有医生上门监测,还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遇到紧急的情况,床头的警报铃一摁,工作人员马上就能赶到房间。

  幸福感满满的,还有住在丹溪康养中心的老人们。记者来到这家社区嵌入式小微机构时,老人们有的在晒太阳、遛弯、活动筋骨,有的在听曲、看电视,还有一些不愿出门的,拉着社工和老伙伴们唠唠嗑。记者上前一打听,老人们大都已进入耄耋之年,这种“离家不离社区”的养老模式让他们非常满意。

  刚刚在楼下听完婺剧的傅玉珍向记者说起自己的经历:“我家就在前面的小区,以前也去几家养老院看过环境,里面老人唱歌跳舞做活动,太羡慕了!后来,我就自己主动跟孩子们说要住进去,孩子们总不太放心,直到家门口这家小微机构开业,他们终于同意了。”傅玉珍说,自己在这儿已经住了10个月,是这里首批入住的老人。

  相较于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更明显的优势在于“医养结合”。位于上溪镇百安街西侧的上溪镇养老服务中心,是一家为老年人提供生活辅助、医疗保健、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等特色服务的中高端养老服务机构。在上溪镇养老服务中心内,护士刘姐正在仔细检查康复护理区龚爷爷的用药情况,叮嘱老人康复锻炼时的注意事项。“入住这里后,再也不用医院、养老机构两头跑了,有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康复指导,还有生活照料服务,费用却比医院便宜多了。”龚爷爷说。

  一组数据从侧面折射出我市“医养结合”的韧度。目前,我市医养结合机构已达5家,设置床位3546张,其中护理型养老床位2056张,入住老人1375人;4家医疗机构为老年人设置绿色就医通道;14家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护服务,占比100%。医疗卫生正在与养老服务衔接,“医养互转”正逐步实现零距离。作为全省长护险试点县市,我市累计惠及9737人,为失能家庭减负2.72亿元。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享受人数为3.97万人。高龄津贴惠及2.7万人,累计发放高龄津贴1545万元。

  “机构养老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下,近年来义乌养老机构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据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作为我省最早探索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的县市之一,从2013年开始,我市对镇街敬老院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全面推进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公建民营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养老机构全面社会化。截至目前,共建成投用养老机构14家,养老床位6818张,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38张,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在义乌,养老机构正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基本有保障、普惠能满足、高端有选择”的养老多层次发展格局逐步完善。

  帮扶关爱如何让晚年生活更有品质?

  走进义亭镇楼昌高老人家中,感应灯、墙上扶手、洗澡椅适老化一应俱全。“有了这些设备,极大方便了我的居家养老生活,现在每个月还有助老员上门服务,日子过得是越来越有盼头了!”楼昌高高兴地说。老人感受到的安全和便利,折射出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民生温度。

  2020~2022年,我市连续三年完成民生实事生活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累计改造461户,完成对近2000户低保、低边家庭60周岁以上独居老人互联式烟感火灾探测器安装意向摸排,其中安装镇街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419家、老人1022户。与此同时,通过政府出资,委托6家养老机构为全市失能等级1~3级的独居、高龄、家庭困难老人提供每月4~8工时养老上门服务,累计服务39.77万工单,将精准化、低成本、标准化的专业养老服务送到了老人家中。楼昌高就是受益人之一。

  “现在吃穿不愁了,房间安装了摄像头,远嫁在外的女儿能看到我,还可以隔空聊聊天,感谢政府想得那么周到。”近日,江东街道西赵村80岁的鲍奶奶开心地说。现在有了视频监控设备,鲍奶奶的女儿能随时查看母亲的情况,在外就能放心工作,心里踏实多了。

  为了给辖区独居老人提供更加精细化的关爱模式,解除儿女不在身边的后顾之忧,江东街道社工站发挥五社联动服务机制,联合中国电信义乌分公司,为西赵村过渡房内的1名孤寡老人、3名独居老人免费提供监控设备及安装工程,在外工作的子女通过手机绑定,就能随时随地关注到老人在家的状态。

  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是大势所趋,社区志愿者力量在扶老助老方面的能量也不容小觑。义乌市学习雷锋公益协会、义乌市义点爱公益协会、义乌市薪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致力于服务孤寡、独居老人,为老人提供理发、助浴、推拿、维修电器等贴心服务;各社工站面向各村社独居及行动不便的老人积极开展“敲门问需”行动,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小困难……在义乌,200余家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为老服务活动,年均开展活动超过300场,累计惠及老年群众3万余人。慈善总会以公益创投方式积极开展项目化为老服务,发挥慈善的引领作用,2023年投入58万元扶持7个为老服务项目开展。

  在我市各个镇街,通过党员志愿者和各种志愿服务队,成立爱心商家联盟,为老年人开展声乐、书法绘画、健康讲座等活动,建立起与社区的有效互动。同时,社区社工发挥专业优势,引导孵化老年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发挥“余热”的平台,尽己所能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实现老有所为。

  作为快速转型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一座“远者来、近者悦、居者安”的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始终站在战略、全局和长远高度谋划养老服务各项工作,从顶层设计、体系建设、供给改革等方面探索创新、持续发力,打造“老有康养”品牌,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方位、多维度促进全市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打造人人享有多样化基本养老服务、市域一体发展的“幸福颐养标杆”义乌样板。

  

【专题】网络中国节·重阳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