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乌市新彩虹工艺地毯有限公司,以往的手工织造地毯如同用缝纫机做针线活,要有针有线,工人每天要弯腰数千次重复着机械、枯燥的动作。如今,这一工序已被全程机器人操控的织造手臂所取代。1个人可同时操控4台机器人,换算成工作量相当于现在1个人干过去20个人的活。不仅如此,使用机器人出来后的产品花纹图案具有令人惊叹的高清浮雕效果。
从最初的手工时代,到半自动化的“技工时代”,再到智能化的“机器人时代”,新彩虹公司一直不曾止步。该公司联合科研机构历时三年多时间攻关的“簇绒地毯织造机器人装备”项目今年底有望通过验收,此项目将填补我国簇绒地毯机器人装备产业空白。
“机器换人”浪潮来袭
“目前已申报了19项发明专利,组建了软件开发团队,未来计划从使用机器人向卖机器人转变,真正达到用机器人换人。”为了攻克簇绒地毯织造方面的国际性难题,“新彩虹”近几年来先后投入了1300多万元用于喷墨印花染料、环保工艺、机器人装备等研发创新,欲打破该行业装备技术被世界少数国家垄断的产业局面。
实际上,像“新彩虹”一样,义乌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实施或者将“机器换人”提上了日程,浪潮一旦涌来,便呈汹涌澎湃之势。这场以现代化技改为核心的“机器换人”浪潮,正成为推动义乌工业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
定位、抓取、转身、伸臂、码放……在浙江方源建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两台机器人替代了人工码放,棱角整齐、颜色统一、尺寸标准的烧结制品被摆放得整齐划一。“通过实施‘机器换人’后,不仅减少次品率,产品的质量和外观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公司负责人吴宗刚说,通过淘汰原先落后生产工艺,采用热回收干燥一次码烧技术,从“吃”进建筑垃圾形成砖坯,码放、烘干、焙烧、出窑、装车均由机器人和专用设备完成,公司因此还承担了“浙江省烧结制品节能减排技术与措施研究课题”。两台自动码放机器人可减少30人用工量,全省开始推广方源建材公司的发展模式。除了看得到的效益,“机器换人”看不到的效益则无法估量。
从制造向“智造”转变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提高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多元化、老龄化、消费型社会发展形态带来的新机遇,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机器人事业发展模式变革带来的新机遇,多种因素叠加共同推动了‘机器换人’时代正加速到来。”浙江大学校长助理、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朱世强说,工业机器人不仅是代替人类繁重的工业生产,更是关乎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
从制造向“智造”转变,这是一步“不得不下好的棋”。近年来,义乌市大力支持鼓励企业通过引进设备和自主研发、运用智能制造技术和自动化装备改造传统工艺,一批自动化、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上岗”,为产业发展赢得了先机。袜业、无缝内衣等一大批世界先进设备采用率较高的企业生怕落伍,纷纷加大了研发投入,采用机械、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自动化装备联网,向以人工智能编程为主的机器人转型。
“机器换人”是未来趋势,迟换不如早换,早换早主动。由于我市中小企业众多,要实现“机器换人”一步到位还有一段距离,但部分制造业企业已在生产线的一个或几个工序率先应用“机器换人”,通过与科研院所协同攻关、弥补产业链薄弱环节的态势十分明显,逐渐在业内形成示范作用。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义乌中心与义乌袜业企业合作开发的全自动棉袜包装生产线,已列入《浙江省第一批“机器换人”先进适用装备推广目录》,一条生产线可以抵六七个工人。针对义乌水钻烫图大都采用手工刷钻,生产效率低下、人力成本高的问题,该中心还成功研制出全自动烫图刷钻机,预计单台设备可代替近20个工人,技术完全成熟后将对烫钻行业带来革命性影响。
制造业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机器换人”是趋势,更是方向,义乌企业既要大胆走在前列,还要站在更高级的平台上实施“机器换人”,这将是抢抓新一轮机遇最重要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