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如同别墅的上洪村公厕。
中国义乌网7月6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胡木水) 当你好不容易找到一所公厕,厕内环境如何,会严重影响如厕的心情。
我市早就建成一大批农村公厕,可是在一些镇街,农村公厕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但记者在后宅街道发现,各个村庄的公厕整洁有序,令人尴尬的如厕问题在这里却发生着美好的变化。
农村公厕专人管理
俗话说,人有三急,如厕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尤其对外来建设者而言,假如出租房中没有厕所的话,他们最期盼的就是租房附近能有一座公厕。
每年都有大批外来建设者涌入后宅街道,今年的外来建设者人数有8万多,最多的年份超过11万。据后宅街道创建办负责人周亦来介绍,后宅除了街道所在地的3座公厕外,农村公厕达30座。农村公厕当年建成后,街道将其交给村级进行管理,每座公厕都有专人负责管理。
连日来,记者实地察看了上洪、马踏石、李祖、黄宅等多个村庄的公厕,发现每座公厕都在正常使用,且整洁干净。尤其是马踏石和李祖村的公厕,几乎与市区机关单位的公厕一样整洁。
方便外来建设者
上洪村的公厕,从外表看像座小别墅,二楼提供给保洁员居住,一楼是卫生间。
采访中,记者站在公厕外仔细观察了一阵,发现10分钟内就有八九名男女走进上洪村公厕方便。就职于上洪村附近某企业的林女士说:“上洪村的公厕干净整洁,一遇‘急’事,我们厂的员工基本上都到这里解决,它也给周边企业的员工解决了如厕难问题。”
上洪村村委主任说:“东至城北路,南至柳青路,西至宗泽路,北至环城路,整个区块几乎没有一座公厕。我们村有300多名外来建设者,加上周边有多家企业,以前没公厕时,村内保洁人员的负担比较重,经常会发现随地乱拉的粪便。如今这种现象几乎没有了。”
上洪村的公厕如厕人员多,加之少数如厕者素质低下,保洁员每天的工作量都不少,至少要打扫3次以上。不过,由于有一套良好的保洁机制,这里的厕所环境每天都很干净。
助力美丽新农村建设
一名去乌龙殿游玩的游客说:“马踏石村的公厕我上过好几次,很整洁,让我们用起来方便又舒心。”
马踏石村负责人胡国忠说:“未建公厕之前,外来建设者常常随地大小便,影响了村容村貌。建了公厕后,村里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有效改观。”
李祖村拥有“省级小康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和“省级文明村”等诸多荣誉,该村的公厕整洁干净、设施齐全。该村党支部书记方达勤说:“省级小康示范村拥有一座公厕,是省级小康示范村考评的一个前置条件。因为,公厕在新农村美化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周亦来说:“后宅街道的农村公厕之所以能正常运行,关键是建立了一套长效管理机制。”
一方面街道给每座公厕的保洁员每月专门补贴100元,如保洁员是外来建设者,公厕的管理用房就提供给保洁员居住;另一方面,后宅街道对各村每月的创建考核,把“公厕使用、洁净程度”和“有无焚烧垃圾现象”列入了重点考核项目。该街道的创建考评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保洁员的报酬直接与考评结果挂钩。据了解,凡有公厕的村庄,每月的考评都能保持在“优”或“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