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浙医四院有群可爱的人———

他们义务为病人提供服务 一句“谢谢”就是最好的回报

发布时间: 2015-07-14 09:25:09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李叶馨

  7月10日清晨6点半,虞金花起床,收拾半个小时后骑上电动自行车,从义乌廿三里街道华溪村出发,骑半个小时到达位于义乌商城大道旁的浙医四院。

  换上绿色的志愿者背心,挂上有自己名字和照片的志愿者证件,然后签到,虞金花从普通的农村妇女变成了医护志愿者。她的工作时间是从7点半到10点半,任务是在儿科门诊为患者提供帮助。

  每天,该院都有数十名和虞金花穿相同制服的志愿者活跃在一楼门诊大厅及各楼层的院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浙医四院“医路相伴”志愿者。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借鉴国内外先进医院经验,去年10月,浙医四院通过本报向社会征集百名医务志愿者。经过大半年时间,该院注册登记的志愿者已有200多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社会各界,像在佛堂工作的姑娘何敏嘉,每次到医院来志愿服务,要转三趟公交车,还得骑公共自行车,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1个多小时,但依然风雨无阻。

  虞金花是在去年10月31日报名参加志愿服务的。“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是四院开诊的第一天,我到医院检查身体,但面对陌生环境有点手足无措,幸好有志愿者热情引导。”正因如此,她也萌生了参加志愿者的念头,不久就向医院报名了。

  读高二的儿子放寒假,虞金花就带着他一起到医院参加志愿服务,从最初3个小时的班,到之后一连服务9个小时,“能帮到病人,我和儿子都觉得很有成就感”。

  与虞金花一样,很多志愿者参与的原因是前来就诊时曾得到过帮助,王红娟就是其中之一。今年5月,她陪公公来看病,在门诊处,看到志愿者笑脸相迎,热情服务,当即便报了名。

  骆香华是一名妇女干部,家里又经商办厂。然而,在忙碌之余,她坚持每周3次来四院服务患者。在她的鼓励下,很多同伴也参加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她们说,帮助他人,自己也能从中收获快乐,觉得生活充满正能量。

  架起医患间的桥梁

  作为医患双方沟通的纽带,志愿者们主要承担咨询、引导、协助就医、维护门诊医疗秩序等工作。

  71岁的金初明是这个志愿者团队的先行者,也是大家口中的老大哥。他时常为志愿者们打热水,提供后勤保障。他的堂弟金景星也是志愿者机动组的一员,常和妻子倪玉香一起来做公益,是目前该院志愿者中服务时数最多的。他们经常从上午7点半一直工作到晚上,却乐在其中。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前几天把一个突发脑溢血的病人送到相应院区,让他得到了及时抢救。在人手少的时候,志愿者也能起到大作用。”金景星说,“既然当了志愿者,就要主动配合医生,耐心帮助病人。”

  志愿者金惠琴也深有感触:“在服务中发现问题,我会记录下来,通过适当的渠道向医院反映。欣慰的是,我们反馈的一些问题和建议,医院领导非常重视,马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

  开院以来,该院每天有30~40名志愿者活跃在门诊、住院部的各个角落,其中个人最长服务时数达525小时。这些身穿“绿马甲”的志愿者,在服务中不求回报,无私奉献,已逐渐成为广大患者的“暖心人”。

  在整洁温馨的志愿者办公室墙上,写着志愿者们的寄语:“只是自己一个简单的举动,竟然换来了他们由衷感谢,一句‘谢谢’,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