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7月16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朱葵阳)手机没有收到提醒短信,义乌经商户王先生卡里的钱分2次被转走1万元。7月14日,记者在采访时,王先生已报案,警方正介入调查。
卡里的钱没了,竟然毫无征兆
6月16日,王先生无意中发现,自己的一台POS机有些不对劲儿,一个朋友在这台PS机上刷了1万元钱,查看了自己的借记卡却显示一直没有收到。
王先生到胜利小区一家营业网点查询明细,发现6月15日一天之内先后有2笔钱从卡上划出,每笔5000元。王先生说他没有去消费过,也没有外借,身份证和银行卡都一直在自己身上,卡里的钱怎么会不翼而飞呢?
王先生被此事弄得一头雾水,不过,他很快清醒过来,马上向警方报案。
钱已被人购买了基金
王先生的钱到底被转到哪里去了?银行卡交易明细显示,王先生的钱已通过“快钱”被转走。之后,王先生多次到开户银行咨询。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他:“这两笔钱全被买成了基金。”李先生又联系警方,请求基金管理公司冻结这两笔款子。
一番折腾之后,王先生忽然想到了一件事:4月份时,一位朋友通过QQ给他发了一条信息,要他查看一下,他信以为真,就在手机里操作“链接”、“打开”,可是什么也没有看到。后来听说这朋友的QQ号被盗了,但王先生也没去多想,更没有想到自己的银行卡绑定在手机上,与这封信链接后会发生什么。现在王先生回想起来,心里真的有点害怕,莫非这笔钱的损失与那次链接有关?
警方已查到这1万元钱的去向,但还没有查到是什么人用什么手段转走这笔款的,目前警方正在继续侦查。
不要轻易链接和输入
随着网络支付和手机支付的普及,支付的便利性大大提高,但一些环节的安全性也会受到威胁。比如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一些快捷支付,不再需要银行交易密码这个验证环节,短信验证码成为最后的屏障。义乌某银行提醒,在一些不能确认可信性的网站上,不要轻易输入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和手机号。
用户要注意6个方面: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要把他人手机号码设为银行卡的“预留手机号码”;保护好银行账户信息,不要随意外泄,银行卡的存取回执单据要收藏好或者销毁,千万不要乱扔乱丢;设为银行卡“预留手机号码”的手机一定要妥善保管,手机收到的验证码短信要及时删除,更换手机号码请到银行柜台变更“预留手机号码”,手机丢失要在第一时间通过客服电话临时冻结银行卡账户;升级银行卡和网上支付平台的安全等级,经常查看账户的动态,关注异常情况;发现遭受不法侵害,应该立即冻结账户并及时报案,并向网上支付平台报告,请求对不法分子的账号进行封号;根据消费需求,将钱少量多次地存入与网上支付平台绑定的银行卡账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