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义乌企业试水“冬奥经济” 利润不是重点

发布时间: 2015-08-04 09:17:04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周律江

  在7月的最后一天,北京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对于拥有敏锐嗅觉的商界人士来说,这不仅是一件值得举国同庆的盛事,也是一场充满商机的经济盛会。

  当其他区域的企业把目光聚集在和体育相关的投资项目时,已经有义乌企业悄然布局,提前试水“冬奥经济”。在他们看来,义乌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总有一款能满足冬奥盛事的需求。能否分享到这个“蛋糕”,更多的不在于商品本身,而在于人为。

  供过奥运商品,期待冬奥订单

  “前一天刚和北京的合作伙伴作过沟通,希望能拿到冬奥会部分商品的供货授权。”昨天,义乌三贝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德荣告诉记者,如果能拿到这届冬奥会的商品订单,将是他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再次品尝“奥运蛋糕”。

  2008年,朱德荣曾拿下北京奥运会9.6万个“大礼包”订单。据悉,当时的订单同样来自他在北京的合作伙伴。在“大礼包”中,涉及小摇鼓、手持国旗、会标、扇子和雨披等商品。

  “这次争取冬奥会组委会授权的商品类别,基本上和奥运会那次差不多,但也不排除增加供货品类的可能性。”朱德荣介绍,由于之前有过成功供货奥运会的经验,他对这一次获得冬奥会供货商的资格还是挺有信心的。

  这几天,朱德荣正准备把手头余下的部分2008年奥运会“大礼包”产品寄往北京,一是通过合作伙伴提交给冬奥会组委会,作为样品参考;二是为接下去订单的竞争打基础,多争取一些印象分。

  “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如果一切顺利,或许会有多家义乌企业成为北京冬奥会的供货商。”朱德荣坦言,争取授权的商品类别确定后,不太可能由他一家全部生产,届时会考虑把数款商品分包给其他本地企业。

  小商品那么多,总有分享机会

  上个周末以来,国内不少民企已经摩拳擦掌,陆续传出打算分享“冬奥经济”的消息。有的专注于冬奥会特许服装品牌的争夺;有的致力于取得冬奥会相关项目的筹建;有的则把目标瞄向潜在的冬奥会纪念商品市场……

  事实上,义乌市场对国内外重大赛事所衍生的商机一直都有敏锐的触觉。近十年来,不论是夏季奥运会、冬奥会,还是欧洲杯、世界杯,在相关赛事上几乎都能找到义乌制造的商品。

  “像国旗、小喇叭、小手拍、帽子等,可以说是义乌企业参与全球‘赛事商机’的缩影。这些小商品已经成为各大盛事上不可缺少的‘配角’。”经营礼品类商品的经营户黄雁芳认为,义乌小商品的竞争优势不仅仅是价格,和越来越新颖的产品设计也有较大关系。

  部分接受记者采访的义乌商户表示,义乌市场上的小商品那么多,肯定有一些能适合冬奥会使用,各家企业和经营户都有分享“冬奥经济”的机会。至于本地商家最终能获得多少授权订单,关键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大家是否有勇气与国内其他企业一起参与竞争。

  参与“冬奥经济”,利润不是重点

  在国内外专家看来,世界各国竞相申办各类重大国际赛事,或许会有带动一地经济发展的考虑,但最为看重的应该是其背后的申办红利———“注意力经济”,通过重大赛事让更多人关注举办地的方方面面,继而进一步提升举办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反映到企业层面,争取冬奥会授权商品订单的真正目的,并不单单为了利润,而在于提升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之前,因为成功把产品打入北京奥运会,给企业随后的发展确实带来不少助力。”朱德荣介绍,这种潜在的影响和价值,虽然没办法用数字来计算,但它的确存在。如果这次能取得北京冬奥会部分商品的授权,相信会给企业的“注意力经济”带来更多利好。

  义乌商界人士认为,在国家层面,申办冬奥会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宣传举办地的过程,是一种无形的广告。同样,对参与申请赛事特许、授权商品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自我宣传的契机。尤其是那些最终获取授权的制造商,拿到的订单相比由此带来的知名度,已经不是那么重要。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沈颖洁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