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为何抗战剧的主角大多是独立团团长?
@焓葛格:
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团,远远不止一个团的编制,就好比《亮剑》里李云龙的独立团,人数和装备已经达到了一个乙种旅的编制。独立团本身并不属于正规编制,探究起来的难度也会较常规编制更加困难,不易被考证,因此电视剧里独立团多。
Q:在抗战片中,日本军队的翻译官是什么来头?
@林平之:
那是影视剧为塑造日寇反面形象故意安排的。现实中翻译官是很奢侈的。一般日军军官都会几句中国话,当地的汉奸也会几句日语……所以后来就有了“你的什么的干活”这样不伦不类的“协和语”。而一般团级以上才可能有翻译官,管理占领区主要就靠当地的伪政权。
Q:为什么抗日剧里日军多用三八大盖?
@杨少康:
三八式步枪在东京小石川炮兵工厂定型生产,取自日本明治天皇的年号:明治三十八年,被命名为三八式步枪,从那时起三八式步枪就成为日本步兵的制式步枪,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款枪当年在小鬼子手里是最邪恶的杀人利器,他的射程和精度都不差,而且有个防尘盖,故障率大大降低,因此也被称为三八大盖。
三八式步枪也曾大量装备中国军队,尤其是抗日战争结束,侵华日军投降后,缴获的三八式步枪曾被广泛使用。新中国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上,解放军手持的步枪就是三八式步枪。朝鲜战争初期三八式步枪是中国志愿军重要步兵武器之一。
Q:抗战剧怎么拍才能不“雷人”?
@龙骑兵:
什么是好战争片?观众看完以后心想:“打仗太残酷了,不要做乱世人,千万别打仗。”这就叫好战争片,因为从内核上讲,战争片是用来反思的,只有战时宣传片才会鼓励好战精神。国产抗战剧往往把敌人写得太愚蠢,把英雄写得太高大上。
@魏英杰:
根除抗日“雷剧”的“雷区”,光靠加强播出前把控“扫雷”还不够,还要改进管理手段,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让制作者有更多的题材选择余地。抗日“神剧”频现,说明哪怕是好题材,落在庸俗制作者手中,也拍不出好电视剧来,更不用说借政策之手规范化题材了。
Q:影视剧中,日本人手雷磕一下再扔出去引爆,真的假的?
@王雨晨:
是真的,91式手榴弹使用时,可以把发射药筒取下,也可以不取而直接使用。出于安全设计,只有磕一下才会启动延时药管。首先检查击针拧入击针体的距离,如果距离不够则要先用工具把击针拧到位。使用前先拔出保险销,接着将保险帽用力在钢盔、枪托、鞋跟或其他坚硬的物体上猛磕一下,使击针下移击发底火,点燃延期火药,然后迅速投掷出去。延期药燃烧完毕后引爆雷管和主装药。
Q:“手撕鬼子”、“裤裆藏雷”是怎么产生的?
@魏英杰:
抗战剧的走红,既有市场因素,也有政策原因吧。前些年宫斗戏、涉案戏、穿越剧纷纷受到政策地管控,所以制作者就把眼光转移向更容易通过的抗战剧上。而为了照顾市场需求,制作者又在抗战元素中添加爱情、武打、搞笑等桥段,不让拍宫斗戏,在抗战剧里加上“宫斗”戏份总可以吧?所以抗战剧实际上已成为制作者拍摄各种电视题材的幌子。什么都要往里装,也就难免出现“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等雷人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