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中心、火车站作为城市的“第一窗口”,每天都有数不胜数的客人从这里开始了解义乌。但,“城市的窗口”真的靓丽吗?昨日上午,本报记者蹲点采访国际商贸城客运中心、义乌火车站,发现门前及周边成了“摩的”聚集地,一些“摩的”司机用各种办法招揽生意。
上午10点半,记者来到国际商贸城客运中心,门前的辅道上停着许多摩托车,一些司机坐在车上休息,一些司机站在客运中心门口等着客人。当记者从客运中心走出来,一名40岁左右的“摩的”司机拦在了面前。
“小妹妹,去哪里?”“坐我的摩托车吧。”一见记者不乐意打“摩的”,这名“摩的”司机立即拉记者往摩托车边带,“你看,车上有伞的,不会热的,放心。”见记者还是不愿意坐车,“摩的”司机摆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今天我才赚了5元钱,你看我年纪这么大了,最便宜25元,好不好?”这时,边上的几个“摩的”司机赶紧过来帮腔。记者只能趁接电话的机会逃脱“摩的”司机的死缠烂打。见记者走开后,该“摩的”司机又继续去拉下一位客人。
记者走到国际商贸城客运中心公交车站牌边,两名“摩的”司机正在站牌边等客。据了解,这里每天都有好几十辆“摩的”在拉客,大部分“摩的”司机是江西人,其余的是安徽人和河南人。与其他摩托车相比,“摩的”很好认,“车尾巴”上竖着一把伞的往往就是。
随后,记者来到义乌火车站,因为火车站前的道路正在修整,私家车辆都无法开进去,这也“照顾”了“摩的”的生意。相对于客运中心明目张胆地拉客,火车站的“摩的”司机们显得小心翼翼。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少的旅客选择坐“摩的”离开。乘客李先生说:“我也知道坐‘黑车’危害大,但坐公交车太慢,出租车太贵又少。”在火车站一家商店工作的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火车站周边“摩的”、“黑车”揽客非常普遍,特别是晚上公交车和出租车较少,乘客乘车难,只能坐“黑车”;有的人刚来义乌,不了解要去哪里坐公交车,所以就打“摩的”,“摩的”一般比“黑车”便宜一些。
客运中心、火车站是城市的“第一窗口”,“摩的”盘踞极大影响了交通秩序和城市形象,期盼有关部门展开联合整治,还“窗口”以有序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