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9月6日讯(记者 何冬圆 龚双林) “我在这里过得很开心,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18岁的小佳一边翻着暑假作业本一边对中国义乌网记者说。这几天,是义乌残联育智学校开学的日子,也是小佳在这里读书的第七个年头。
“她以前是在普通小学上课的,后来因为跟不上,老师就不怎么管她了。”小佳的老师告诉记者,小佳来到育智以后,很快就适应了这里,和老师的关系相处得很融洽。
由于恢复的效果很好,小佳会帮助老师维持班里的秩序,她已经是班里的小管理员了。除此之外,小姑娘也很努力,绘画、唱歌、运动等方面十分突出,获得了市里大大小小不少的奖项。
学业就业难过渡
家长校长显担忧
当中国义乌网记者问到就业时,这位小姑娘想了好一会,却茫然道:“完全不知道以后做什么。”
“这也是我们所担心的,已经有不少家长和我交流过这事了。”育智学校的校长周晓丽流露出了些许的担忧:“现在大龄学生也占了不小比例,个别已经成年,不少孩子是我看着成长的,不知不觉也到了要离开的年纪。他们不像普通的孩子,有很多道路可以去尝试,作为学校我们需要去帮助他们,帮助他们走向社会,将明天还给他们自己。”
听闻有记者在采访,一位父亲立即赶过来,“我的孩子已经18岁了,在这里好几年了。现在长得这么高,他自己都不好意思来上学,但是我一定要求他来。”这位家长无奈地摇摇头:“没办法,还不知道出去能做什么,只好让他继续在学校里。”
残疾人想要自食其力
社会应承担更多责任
关于这个问题,中国义乌网记者也特地采访了义乌市星光实验学校校长俞巧龙,他表示:“残疾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摆在这里,是我们最大的困扰。如何缓解这个困扰?第一,我们应当为他们设置职业教育,第二,社会上的企业也应该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能有出路,自食其力。”
“另外,我们整个社会的氛围和观念也需要转变,并不只是通过像‘助残日’这样的节日来关心他们就好了,对残疾儿童的关心应当是一个长效性行为。这个行为不应该只止于同情和爱心,而更应该落实到责任与法律上面去。”
虽然不少人对特殊学生的就业表现出担忧,不过俞巧龙对义乌特殊教育的发展却是十分看好:“现在,义乌特殊教育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县级市,虽然还未及地级市,但未来的两三年会有很大进步。”
随班就读+特殊教育
每个学生都得到最适合的教育
为了了解义乌特殊教育发展基本情况,中国义乌网记者来到了义乌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记者了解到,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义乌籍适龄残疾学生337人,其中三类残疾学生的入学率有98.35%。在全市各中小学随班就读义乌籍残疾学生总数161人,占全部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总数的47.78%。除此之外,义乌市星光实验学校、后宅残联育智学校以及多所民办特殊教育康复机构接纳了一大部分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格局。
记者还了解到,考虑到残疾儿童的自制力比较差,特殊学校对于残疾学生的教育以小班形式为主,一个班就十多个学生,保证了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且特殊学校会设计自己的教程,实施不同的教育,尽量让每个学生得到最适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