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9月18日讯(记者 蒋守洋 朱宇婷 楼雅琪)义乌自古有中秋吃麻糍的习俗。据《义乌风俗志》记载:中秋又叫八月半,通常天高云淡,月明而盈,桂子飘香,气候凉爽,城乡普遍赏月,家家备办时令糖食月饼,与当季果品梨头、石榴、香柚、糖梗、红枣、红菱、鲜藕、芋艿及点心麻糍粽馃等,陈列几案,遍插清香,称为“拜月亮”,或“请月亮姑姑”。可见,麻糍作为一种传统美食,在义乌由来已久。
麻糍是一种由糯米加工制作而成、带粘性的甜食,是吴越地区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亦是义乌传统糕点的代表之一。过去,许多农村人家在新糯米收到家后的空闲季节或春节期间,都会以打麻糍来增添丰收的喜悦,营造春节气氛。
麻糍芳香软糯,千百年来都是义乌人待客、过节的美味小吃。随着时代的变迁,大部分在售的麻糍早已使用机器加工,古法手工制作的味道越发难得尝到。
在大陈镇农产品展示中心的长廊下,钱有良与妻子开了一家名叫顶香味的传统农家美食小店,专门做米饧、麻糍等。一个干净的老石臼,一把磨得光滑的木锤,就是她与丈夫打制麻糍所需的主要工具。
每天一早,钱大姐就会按时浸泡糯米,需要做麻糍时,再将浸透的糯米放到饭桶里去蒸。钱大姐几乎每天都要打好几石臼麻糍,用掉几十斤的糯米,到了双休日等假期,更是一整天都忙个不停。
钱大姐说,麻糍的好坏,首先取决于米的质量,必须选用优质上等的新糯米;其次糯米饭要蒸得熟、透、软,这样做出来的麻糍才能又软又有筋道。
将浸好的糯米上笼大火闷蒸,不一会儿,香腾腾的热气就不停的从盖子边缘冒出来。将蒸好的糯米饭全部倒进了石臼里,钱有良就抡起木锤轻轻地敲打,钱大姐则在旁边不停地往糯米饭上抹上少量清水,并将边上的糯米饭拨到中间。一搡一翻之间,原本颗粒状的糯米饭便重新组团,等到糯米饭完全粘合时,钱大哥才开始用力捶打。打好一石臼麻糍需要约20分钟时间,这是一个既费时间又费力气的过程,也是制作麻糍最重要的过程,麻糍做得好吃不好吃,全看这一锤子手艺。
将一个又圆又白、冒着热气的糯米团摆在铺满黄豆粉的桌上,再将米团慢慢摊开,使之成为一个均匀的大圆饼。在上面撒上一层炒香碾碎的芝麻和义乌红糖,然后将这个“圆饼”对折,然后用刀切成两指宽的小条,弥漫着豆香、糯米香、芝麻香、红糖香的麻糍就做好了。
当众多的传统食品被放到流水线上生产,依然有一些人,在自己的乡风中一年又一年地做着传统的地道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