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记者9月25日讯(记者 楼雅琪)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这是一个最坏的年代;这是一个美好的春天,这是一个绝望的冬天。
2015年是资本危机的一年,很多业界之人称之绝望的冬天;2015年,又是智能制造业的春天,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自那后,“工业4.0”、“中国制造2025规划”概念就极大化地在中国普及,一股机器人制造的浪潮席卷而来。
“未来的5年,是智能机器人发展最好的5年。”义乌市壳王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龚韶华充满自信地说。在这1个月内,义乌市壳王机器人有限公司动作频频,先是和浙江机电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前两日又与硅谷合作共同开发软件,目前更是融到了2000万的资金。毫不夸张地说,义乌市壳王机器人有限公司目前义乌唯一一家机器人智造公司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当中国义乌网记者来义乌市壳王机器人有限公司的时候,龚韶华正撸起袖子,从电梯里搬出一台新到的机床,这一个月内纷至沓来的订单,使原先的机器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在义乌市壳王机器人有限公司快速发展的背后,是龚韶华的创新和坚持。
从一个国际贸易的毕业生到一个对机器人知识信手拈来的“专家”,这是一个跨越,也是一个转型。
敏锐选择 从“传统制造”走向“机器人智造”
从小受到父母的耳濡目染,87年的龚韶华对于经营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父母是做饰品行业的,但大三就在家里帮忙的龚韶华发现,从2009年到2012年,员工的保底工资上涨了1倍左右。人力劳动成本的增加,让龚韶华不停地追问自己,之后该怎么办?龚韶华也曾一度考虑过将产业转移到东南亚,但最终他认为这只是一个短期的办法。后来他接触到德国的生产线,这触发他思考未来是不是可以完全机械化生产。而2012年的春节,一位餐饮业好友在朋友聚会上“过年大家都要回家过年,端菜工很难请”的抱怨成为他触碰机器人的开始。
2012年,龚韶华开始全身心投入到机器人的研发中,三年内投入了2000多万元,上网学习,请教名师,招募团队,龚韶华常常工作16个小时,加班深夜已经是家常便饭,曾经几度,外部的压力和机器人一而再得没有研发出来,让他起了一再放弃的念头,然而永不言败的他最终挺了下来。2015年7月1日研制成功的机器人“梦香妃”在义乌首发,而这一首发也吸引了很多商家的注目。梦香妃机器人在义乌餐厅的使用也预示着龚韶华的再出发。
回首这一步一步走来的路,龚韶华感慨道,很难但又值得。
引凤筑巢人才创新激活科技创新
“我们并不畏惧其他的机器人智造企业,我们有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我们研发的软硬件1个月就可以升级一次,这是其他公司所没有的。”龚韶华说得很有底气。
龚韶华通过朋友介绍、网站招人、院企合作等方式组建了一只开发研究团队,目前该团队中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科研人员35人,正在申报的外观专利和机型专利有十几项。
“只要是人才,我们绝对欢迎。现在我们有部分研究人员是从广州过来的,所有的吃住工资我都包。”龚韶华对于人才毫不吝啬。他曾不止一次提到,创新是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根本。
如何凝聚这个团队,龚韶华有自己的一套“驾驭术”。团队凝聚力最重要的是有共同理念。龚韶华一直信奉的是少说多做,身先士卒投身到工作中,以自己为榜样带动团队,营造气氛。
义乌市场助推产品竞争力形成
刚参加完上海的展会,龚韶华收获不菲,随即他又把目光看向下半年的广交会。对于未来,龚韶华显得雄心勃勃,他们目标是未来可以成为浙江机器人制造业中的领军企业,今年主要是国内业务拓展期,明年我们争取去参加国际展,走出国门。
龚韶华对于自己的产品很有信心,除了软硬件的升级,定制化和价格成为产品的杀手锏,而义乌市场则是其强大的助推者。
“义乌现在走的就是小批量,多批次的路线,而这一点我们跟义乌是吻合的。”龚韶华介绍,壳王机器人有限公司目前走的也是定制化、小批量路线。他们根据客户的需要,调整机器人的外形和功能。就目前为止,已经研发了送餐机器人、保安机器人、炒菜机器人。砌墙机器人目前正在投入研发,框架已经搭好,年底前就可以投入使用。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价格优势。“同一质量的机器人,其他地方价格在8万左右,而我这里只需要3万6左右。一倍的价格让我们拥有明显价格优势,这主要是义乌市场带来的福利。”龚韶华坦言,目前他们的客户已经从义乌扩散到金华、杭州、上海以及香港。“在义乌助推我们发展的时候,我们也希望能越做越好,为未来的义乌带来更好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