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9月30日讯(义乌商报特约记者 陈建雄 通讯员 张恒健)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通过实时水质在线监控、大规模管网改造、水厂工艺升级,水质得到大幅改善,连续十年实现出厂水综合合格率100%,市民完全可以放心饮用。
全市域城乡一体化供水有保障
我市现有八都、巧溪、长堰、枫坑、岩口、柏峰等6个中型饮用水水库和卫星、王大坑2个小型饮用水水库,正常蓄水库容1.32亿方。目前全市水资源“四个核心”格局日渐形成:以青口调节池为核心,用好用足东阳横锦水库的境外来水;以苏溪杨梅岗调节池为核心,实现义东北片区水库群(八都、东塘、巧溪)的原水供应一体化;以岩口水库、长堰水库为供水核心,实现义西水库原水供应一体化;以柏峰水库、枫坑水库为供水核心,实现义南水库原水供应一体化。
今年,水务集团完成巧溪水库至杨梅岗调节池的配水管道工程建设,废弃了原来的露天干渠,从而避免了原水在输送过程中可能引发的水质污染。目前正在实施杨梅岗调节池扩容改造工程,并谋划实施上溪、苏溪等2座水厂二期工程,以满足未来我市中长期供水需求。
义乌水优于“国标”水
“现在义乌的水质比上海、杭州的还要好,许多水质指标甚至优于国家标准。”市自来水公司水质部负责人说,如自来水浑浊度指标,国标要求不超过1.0NTU,而市自来水公司基本控制在0.3NTU以下。
义乌的水质好,首先是源水水质好。我市各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比较到位,因此受污染程度较小。尽管如此,各供水企业每月都要对八都、横锦、岩口三个水库库头、库中、库尾上中下三个断面进行取样化验,综合比对分析,密切关注源水水质变化。
对水厂出厂水的检测频率,则精细到每小时进行一次。在城北水厂中央控制室的电子大屏幕上,可以看到自来水从水库进入水厂,以及每个处理工序、一直到出厂整个过程的水质变化。“这个在线水质实时监控系统,实现了下属各水厂水质数据的联网,确保了自来水生产环节的水质监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出厂的每一滴水都是百分百合格的。”市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毛丽萍说。另外,为保证自来水输送阶段的水质,自来水公司还在供水管网中设置了26个监测点,在各农村供水区域的管网末梢及各水厂供水区域交汇区设置监测点23个。同时,在供水主管网上,还“潜伏”有2个在线监测点,可实时将管网中自来水的余氯及PH值传送回总部,以便动态掌握水质变化,确保流到用户家里的水是安全合格的。
管网更新换代杜绝二次污染
从水源地到水厂,再到用户家中,还要经过供水管网的长距离输送,而这个过程也是最容易引起水质二次污染的关键环节,与末端水龙头流出的水的好坏密切相关。近年来,水务集团通过管网改造,从管网材质上下手,来确保最后1公里的水质安全。
“以前的自来水管采用的是镀锌管,因为是铁的,因酸碱度影响,容易生锈,时间久了堆积成水垢,从而对水质造成污染。这几年,我们有计划地开展对旧管网的改造,采用了新型环保的管材——— PPR管和球墨铸铁管,提高管网水质的安全。”毛丽萍说。2014年完成供水管网新建、改造73公里,是近5年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年,完成23个村的供水管网平面改造及一户一表改造工作,新增农村用户13288户。
“这些年,得益于‘一户一表’改造,屋顶水箱越来越少了,用净水器的人越来越少了。不管是家里,还是公司,我们都是喝自己烧的‘凉白开’!”客服部负责人说。
随着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已经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接下来,水务集团还要继续加快农村自来水入户进度,让全市城乡居民不再为水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