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的国庆情缘
●商报记者王婷
66个国庆节就像66个时间坐标,记录了小家生活方式的变迁,也见证了国家日益繁荣昌盛的历程。而每个人的心里也都有着不一样的时代记忆,对于陈志强、徐兰珍一家来说,国庆有着特殊的意义。
1981年国庆节,一个部队转业、一个知青下乡的两个青年男女,采取了当年很时尚,时下依然流行的结婚方式———旅游结婚,到上海来了一次二日游。“那是我第一次像模像样地旅游。国庆那天,上海很热闹,对于我们这种小地方去的人,到处都是新鲜事物。”回忆起30多年前的那次蜜月旅行,徐兰珍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
徐兰珍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个人旅游一般还都是依靠投亲靠友的办法,通过到亲友家做客的方式,顺便游玩当地一些景点。真正能放开手脚旅游的机会很少,除非有什么“重大”契机,比如说结婚。所以在那个时候,旅游结婚在年轻男女中非常流行。
“不过我们那个时候,可不像现在的年轻人跑得那么远,能到什么新马泰、日韩、欧洲等等。”徐兰珍说,当年她和老伴抓住新婚的机会,花了50多元钱,来到大都市上海,心里已经很满足了。
“当时,我们都刚上班,工资才20多块一个月,去趟上海,也是件奢侈的事。”陈志强笑着搭上话,他说,国庆那天,他们俩去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上走了一圈,还专门找了一家照相馆,拍了一张合影,算是结婚照。当时,手头拮据的陈志强还“大手笔”在商店里给妻子买了一件衬衫,作为妻子的新婚“礼服”。这样的新婚旅行,在他们眼里,虽然处处透露着朴素,却也不乏温馨甜蜜。
1984年10月1日,建国35周年庆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那是相隔24年后,国家再一次举行的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那天,陈志强夫妻俩正在同事家收看电视里播出的国庆节阅兵式。陈志强说,就在大家看得热血沸腾时,已经怀有38周身孕的徐兰珍突然感觉肚子不舒服。
“或许是我们的孩子看到父母都这么激动,也想早点出来看看这个世界吧。”陈志强说,虽然有些手忙脚乱,但对于他们俩来说,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国庆节出生,是上天送给他们最大的礼物。“国庆35年,女儿拥有‘生逢其时’的幸运。能够与国家同一天生日,我们一直希望她学会感恩,要懂得没有国哪有家。”
年年“十一”,岁岁国庆,从咿呀学步到成家立业,陈志强的女儿陈婷见证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而新中国同样陪伴着她成长变化。就在祖国60周年华诞之际——— 2009年,陈婷的儿子也赶上了国庆“班车”,在国庆当天哇哇坠地。
“我想,这就是同呼吸共命运。”陈志强自豪地说,“祝祖国和全家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