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疾控人员和“蚊子军团”不得不说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15-11-03 09:08:36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华青

中华按蚊孳生地调查。

工作人员对废弃轮胎中的积水进行监测。

工作人员在进行人工诱蚊。 (资料图片)

  中国义乌网11月3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华青)10月21日至23日,省爱卫办组织复查组对我市巩固灭蚊先进城区工作进行了复查。复查结果令人欣喜———复查组建议浙江省爱卫会继续确认义乌市“灭蚊先进城区”称号,并充分肯定义乌发动群众与专业化相结合、综合治理的工作办法。

  控蚊之路独具特色

  义乌作为小商品对外贸易的桥头堡,人流物流频繁,传染病输入风险大,如果出现问题便影响甚大。这是义乌市公共卫生安全面临的基本情况。为了加固疫情防控防线,我市经过五年探索,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控蚊之路。

  首先是强化考核,加大投资力度。成立由市长担任组长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按“属地管理”原则层层签订考核责任书,实行疫情防控工作溯源问责机制;二是建立市领导、部门分级督查机制,以考核为抓手督促各项防控工作落实到位;三是加大财政投入,2014年我市追加1400余万元用于埃博拉防控工作,全市每年仅用于病媒消杀就有1200余万元,为防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同时加强部门联防联动,紧密协作,强化防控合力。加强监测防控,由卫计委牵头,卫生院负责具体实施,外侨办、公安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镇(街)等多部门协作,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登革热检疫查验工作;加强病媒防控,各镇(街)对外环境实现病媒消杀市场化运作,建成消杀效果第三方评估机制;除常规监测外,每年5- 10月集中监测布雷图指数,通过监测、通报、整改、跟踪降低蚊密度,2010年以来共检查1704个村;加强疾病防控,通过实现疫情监测数据即时发布至一线医生,患者流行病学史询问分流,强化医防整合,输入性传染病综合防控能力显著提升。2013年以来,义乌共有输入性登革热15例,从首次就诊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2天,为防控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

  此外,群众积极参与、整治环境,形成良好氛围,也是我市防蚊工作的一大要点。全市开展广泛宣传,加强舆情监控,积极正面引导,规范信息发布和普及科普知识。特别是注重对外籍人员的宣传教育,制作英、法、阿、韩等多语种健康告知书进行分发。强化环境卫生整治,清除各类蚊虫孳生场所。另外,从2010年起我市把9月定为“义乌市全民爱国卫生月”,9月8日定为“疾病防控全民警示日”,9月30日定为“环境整治全民行动日”。由卫计委牵头,“警示日”每年根据疾病流行形势,确定不同主题,开展有市领导和公共卫生委员会成员单位参加的形式多样的、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调查,市民对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

  “专业+奉献”抓疾控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时常要和蚊子们进行各种类型的“亲密接触”。

  “每到夏天,工作人员就要通宵抓蚊子,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科长董选军口中的“抓蚊子”,和我们平常在家抓蚊子不同:“我们主要是通过监测蚊子密度来了解疟疾传播的情况及危险度。这就对监测的环境和方式都有严格要求。”

  义乌的疟疾监测点位于佛堂倍磊的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具体来说,就是在院子的空地上支起一个蚊帐。7月24日傍晚7时,朱志宏、杨洁等传染病防治人员轮流钻进蚊帐里,开始“打蚊子”:一个人进蚊帐,看有多少蚊子来咬,发现一只打死一只,以免重复计算。

  “这项工作在每年的7至9月份开展,每月监测2次。”董选军说,这活看起来操作简单,但工作人员要在热不透风的院子里通宵计数,不能睡,非常疲惫。“疟疾通过蚊子传播,监测出来的蚊子密度直接影响疟疾发生率。蚊子密度高了,疟疾发病率会随之提升,我们就要对此作出相应措施调整。”

  另一件让董选军说起来就连连摆手的工作,则是“捉蚊子”。这项工作是为了测试蚊虫的抗药性。“蚊子捕回来进行测试,看用哪几种消杀药物,多少分量可以有效杀灭蚊虫。如果蚊子对这种药物抗药性变强了,那么平常工作中就要相应加大用药分量。如果另一种药物效果比较好,就在日常的消杀工作中多采用此种药物。”市疾控中心基层卫生科科长吴因平说,要做好这项测试工作,需要一次性捕捉四五百只活蚊子。

  哪里有这么多蚊子呢?牛棚、猪圈,最脏最臭的地方。“猪圈到处是粪便,大热天里臭气熏天,但因为工作要求,我们还不能戴口罩。”董选军说,工作的时候,每个人手上都拿着一个特殊装置,看猪圈牛棚的围栏墙有蚊子,就拿起装置,用嘴巴的吸力把蚊子吸入试管。每个人汗流浃背地蹲着,背后就是猪啊牛啊,还有小猪来拱你。面对一堵20米高的墙,大家扫完一遍又一遍,一直到捕捉了足够的蚊子为止。

  好在这项工作一年只需要开展一次,八九名工作人员一起持续干上四五个小时,每个人也能完成五六十只的“份额”。“男同志还行,女同志真的受不了。虽说一年一次,但亲身经历一次就已终身难忘。”董选军说,“我们科室里10个人,都要轮流去捉蚊子。”

  为了监测专注于咬人、传播登革热的白纹伊蚊密度,工作人员还要以身诱蚊。监测者暴露小腿站在野外,吸引伊蚊来叮。监测者手持一个吸蚊器,在另一名工作人员的协助下,计算单位时间内有多少蚊子来叮咬。“熟练的工作人员能在蚊子还没来得及下口时,就用吸蚊器将它吸入。但是被咬几个包,也是难免的。”吴因平说,这项工作在每年的3月至11月份开展,全市有6个监测点,每个点每月监测1次。捕捉到的伊蚊主要用于了解蚊虫种类、抗药性等。

  暗访抽查“测蚊子”

  基层卫生科工作人员的另一项任务是检测布雷图指数。“布雷图指数”是评价一个地区伊蚊密度的指标,是指平均每百户内有伊蚊幼虫(孑孓)孳生的容器数。“布雷图指数”在5以下,属于安全范围;该指数高于20,则意味着一旦有外部病例输入,就可能在该地区造成登革热的流行。

  为了能真实反映情况,5月到10月期间,基层卫生科每月全员出动,对积水容器进行暗访抽查。“我们每次分4组,每组2人,对我市各镇街和工业园区进行布雷图指数集中监测。每个小组一天至少要抽查2个村、1个企业。现在村子里常常是三四层的小楼,一个人要爬50户人家的楼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而且,越是边边角角的地方,蚊子越容易孳生。我们的工作人员常常要去很多平时大家可能根本不会去的地方。”吴因平说。

  即使再疲惫,抽查第二天,所有数据都必须上报。“根据情况,我们再落实指导。个别指数偏高的地区,需要进行整改。健教所通过向市民分发资料,与相关医生、工作人员、部门单位进行沟通讨论等方式,提高大家对蚊虫防治的意识,对周围环境卫生进行相应整改。整改完成后还要再进行检查,所有工作都必须当月完成。所以,这一项工作,就要花费许多时间。”

  近几年监测表明,“四害”密度均控制在较低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同时,我市基本摸清了城区范围内“四害”季节消长和密度情况、蚊蝇孳生地数量和分布以及蟑螂侵害率,为我们除“四害”工作建立了基础资料,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全市上下努力,我市近年来输入性登革热均及时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二代病例,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