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引领 文化支撑 打造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

发布时间: 2015-11-18 09:41:42 来源: 中国城市网 作者:

  近年来,义乌市坚持以“四个全面”为指引,主动适应新常态,紧扣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着力在城乡规划和建筑文化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加快打造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取得显著成效。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下辖6镇8街道,本地户籍人口77万,外来建设者130万。2014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68.6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3:39.4:58.3。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义乌突出规划引领、文化支撑,为城乡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有力地推进了改革转型进程。

  坚持产城融合建设功能分区

  作为一座快速成长的城市,义乌着力通过规划引导和调整城市功能,推动产业体系与新区定位相协调、产业布局与新区建设相融合,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

  加强战略研究绘好“市域总图”。义乌确立了“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陆港城市、创新活力之都”的定位,把产业重点放在电商物流金融、文化会展旅游、日用时尚消费品、信息网络经济、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健康六大战略产业。以此为基础,规划了“一核、两翼、三片”城市框架格局:“一核”,即中心城区,以老城区和丝路新区、陆港新区、科创新区“三大新区”共同构成“1+3”发展格局;“两翼”,即在中心城区外围,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工业园区两大平台,布局现代制造业功能区;“三片”,即在市域周边,打造城市生态屏障,适度发展生态旅游、高效生态农业等产业,打造义北、义西、义南三大生态片区。

  着力规划建设“丝路新区”。围绕建设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的目标,义乌市规划了约40平方公里的丝路新区,除已建成的国际商贸城等区块外,还集中布局经贸论坛永久性会址、丝路文化中心等“一带一路”项目,进口平台、金融商务区等商贸转型提升项目,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国际社区等外商服务项目。目前正在规划建设投资超200亿元的丝路金融小镇等特色小镇。

  着力规划建设“陆港新区”。围绕建设国际陆港城市目标,义乌市规划了面积约40平方公里的陆港新区,涵盖铁路物流中心、航空产业园、综合保税区等10多个功能区块,重点培育现代物流及与之相关联的金融、保险和信息等服务产业。

  着力规划建设“科创新区”。围绕建设创新活力之都,义乌市规划了占地约50平方公里的科创新区,着力集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承接长三角等地区科技创新要素,进一步推进人才集聚、创新驱动。目前,义乌市已招引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0名,建成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北邮研究院、中国义乌工业设计中心、3D打印中心等平台。

  着力规划建设两大开发区。围绕打造“贸工联动”升级版,义乌市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整合提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工业园区平台,在做高做精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上做好规划布局。由于规划定位准确,去年以来,已经成功引进汽车发动机等世界500强企业项目。

  坚持市域一体力促城乡统筹

  义乌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农村土地制度试点,坚持“城乡一张图、全市一盘棋”,特别是在规划体系城乡覆盖、基础设施城乡配套、公共服务城乡均衡等方面强化规划引导和管控。

  推进规划体系城乡一体化。义乌从空间范围构建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社区和村庄建设规划,从层次深度构建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为推进控规管理规范化工作,义乌开展全域控规单元规划,已完成80平方公里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建设用地控规覆盖率达到80%,今年底可达100%。

  推进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义乌市注重推动水、电、路、气和学校、医院、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城乡统筹规划,实现共建共享。如污水处理方面,统一规划布局覆盖城乡的9个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目前日处理污水能达45万吨。通过科学全域规划基础设施,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均衡发展,为义乌改革转型打下了扎实基础。

  坚持精心规划力求精益求精

  义乌市以做深做透规划为先导,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示范区。

  坚持高标准规划。义乌加强与国际城市规划管理、设计咨询机构的交流合作,邀请国内外著名设计师、专家参与城市发展战略、概念策划、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实施管理等各个环节,并注重规划调研,如在制订智慧城市规划前,实施了近5400份问卷调查,有效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

  坚持精细化规划。义乌市坚持联动推进精品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全域旅游,提升城乡精细化规划建设水平。同时,成立规划委员会,强化规划监督评估,严格规划管控,向社会公布各类规划技术标准,动员全民参与规划,有效提升了规划的精细化水平。

  坚持以文立市保证以人为本

  义乌在推进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注重强化建筑特色,彰显城市文化内涵。

  注重规划建设融合信义文化。义乌古以孝义闻名,今以诚信兴商。全市上下非常注重弘扬孝义文化和“义利并举”的商业精神,努力打造“义商文化”品牌,并着力在城市规划、城市建筑中体现。同时,义乌市着力深度挖掘城市历史文化特色,融入城乡规划,积极制订老城区、旧厂区、旧市场等改造规划,形成文化传承。

  注重规划建设融合万国文化。义乌每年入境外商将近50万人次,还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多名境外客商常驻,被誉为“小联合国”。义乌市在规划上着力凸显万国文化特色,如规划建设异国风情街和阿拉伯街、韩国街等特色街区,把商品贸易与文化交流有机结合,把购物旅游和文化观光有机结合,仅集聚各式外国人餐厅就有约1000家。

  坚持互利共赢努力开放发展

  作为国家级改革试点,义乌在谋划发展、制订规划时,始终坚持放到全国改革开放的大局中来定位,把互利共赢、开放发展放在重要位置。

  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面对“一带一路”战略,义乌市积极争取纳入国家战略布局,打造“义新欧”国家级大平台。面对“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态势,义乌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商贸、交通物流总体战略通盘考虑,及时规划了航空口岸、保税物流中心等基础平台。义乌年发送快递量约占全国的3%,超过不少中西部省份,广大电商在义乌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前瞻规划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动参与区域合作。义乌十分注重主动参与区域合作,促进要素流动,积极参与构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融入长三角及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义乌还通过产业规划引导,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企业利用义乌市场平台,有序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拓展合作分工的产业链条,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协作体系,打造东中西部合作示范基地。

  主动加快组团发展。义乌十分注重与浙中城市群各县(市、区)优势互补、组团发展,在制订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时,坚持“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树、环境共保、优势共创”,构建了半小时、1小时经济圈。2014年义乌实现出口240亿美元,其中约1/3在浙中城市群其他城市报关出口,兄弟县市吸纳义乌的工业等资本达500亿以上;东阳-义乌水权交易截至2014年底累计向义乌供水近4亿立方米。

  谋求跨越发展义乌任重道远

  回顾义乌市城乡规划工作,有五方面体会。

  必须坚持规划即法理念。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根本,是指导所有城市发展工作的核心。义乌从1977年编制城市规划,尽管由于城市快速扩张,不同阶段规划内涵有所不同,但始终注重强化规划的刚性原则,坚持“规划即法”,实现“兴商建市”、“贸工联动”等城市战略“一张蓝图管到底”,在城乡规划中一以贯之。

  必须坚持全域统筹理念。全域统筹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义乌建成区面积从1983年的2.8平方公里,迅速扩张到目前的近110平方公里,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全域规划、全域布局,成功破除了制约城市发展的资源要素等瓶颈,引导城市从单中心逐步向多中心转变,推动城市功能布局集聚完善,促进空间结构优化,持续提升了城市综合实力。

  必须坚持彰显特色理念。城市特色是城市个性和魅力所在。义乌市在进行城乡规划时,着力凸显“众创”和“国际”特色,不断丰厚文化底蕴,使义乌整座城市成为巨大的众创空间,成为创业咖啡屋。通过规划引导、文化塑造和群众创造形成了浓郁的创业气息,令人一踏上义乌,就感到“大地在涌动、发展在呼唤”。

  必须坚持精品城市理念。打造精品城市,既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人民负责。近年来,义乌市按照整体规划、系统布局、经济可行的原则,突出区域特色、精心规划设计、着力精雕细琢,加快打造精品城市。尽管刚刚起步,但已经收到了明显成效,今年已有2.4万名大学生人才“孔雀东南飞、创业到义乌”,精品城市的综合价值不断显现。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义乌流动人口众多,城市规划管理难度很大。但义乌以方便群众、贴近民生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出发点,注重吸收群众参与和全程监督,使城乡规划得到有效落实、效用得到有效发挥。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