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甄兰 正文

义乌食药环大队:全力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发布时间: 2015-11-20 19:41:22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甄兰 通讯员 陈正明 周静莉

  中国义乌网11月20日讯(记者 甄兰 通讯员 陈正明 周静莉)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成立不过一年半,队伍里只有七个成员,侦查破案却是“响当当”的:“8•16”特大跨国制售假药案是近年来全国破获案值最大的生产、销售假药案件之一;侦破的上海某公司制售假药案被中国外商企业协会优秀品牌保护委员会评为2014—2015年度两法衔接典型案例……这支队伍就是义乌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大队。“立警为公,执法为民,食药环关乎民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除四害当用重拳。”民警们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他们的风采,践行着他们的誓言。

  提前介入,主动出击,连破大案

  “8•16”特大跨国制售假药专案,捣毁跨省、跨国生产销售假药窝点13个,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并采取强制措施58人,涉案药品、食品共计50余吨,货值金额近10亿元。

  今年七八月,会同福田所对“假红牛”案开展侦查,专案组在广东省广州市、陆丰市,福建省福州市开展集中收网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上网追逃1名,打掉一个制售假冒“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网络。

  3月19日,犯罪嫌疑人陈某、万某、吴某因环境污染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去年10月以来,陈某伙同万某开设不锈钢饰品加工厂,无设置任何污水处理设施,并雇用吴某进行腐蚀加工,私自将清洗废水排放至下水管道。

  ……

  群众呼声就是“第一信号”。义乌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大队始终以党委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更加自觉地把公安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审视和谋划,真正做到“党委政府有要求、人民群众有呼声、公安机关必回应”。在这个集体的共同努力和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自2014年11月21日至2015年11月20日,大队一年共侦破食药环刑事案件16起,其中食品类4起、药品类4起、环境类8起;共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9人,其中食品类7人、药品类22人、环境类10人;移送起诉48人,其中食品类2、药品类39人、环境类7人。今年以来侦破公安部督办案件4起,发起全国性集群战役2起。另外,大队共查处食药环行政违法案件2起,依法处以行政拘留2人。

  大队自成立以来,破获的案件令人刮目。何以取得如此成效?“‘提前介入,主动出击’是个法宝。”大队长骆桂平介绍,先由行政部门监管,性质严重的再移送公安机关,是当前打击食药环领域违法犯罪的主要工作模式。为了逃避打击,违法犯罪人员都会采取各类隐蔽手段或方式,同时也会对抗监管人员的监管和调查,使监管部门很难查明案件是否构成犯罪而无法及时进行移送。为此,我们与行政监管部门形成提前介入机制,行政监管部门只需在发现犯罪线索(而非肯定是犯罪案件)即可通报给我们,我们提前介入,运用公安机关的侦查优势进行初查,加大侦办力度,确保打击力度。

  从骆桂平嘴里,记者听到了一个新鲜词:有功强制措施数。“这其实是对民警的一种激励机制。”骆桂平说,大多食药环犯罪案件都是由行政监管部门移交过来的,民警接手有点坐享其成的味道,这样破出来的案件算不上民警的功劳。怎样才算有功呢?平日里通过主动排摸掌握犯罪线索的;想方设法,认真收集嫌疑人员涉嫌各类违法犯罪证据的;在确定犯罪嫌疑人后抓捕环节勇敢善战、不畏艰辛的;审讯时面对编造谎言的嫌疑人巧用智慧,最终使其心悦诚服地交代的等等……在考核中都可以加分。

  激励机制下,民警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了。因为一起案件,民警骆剑俊当了回有功之臣,考核加了分。上半年,他接手一起环保部门移交的破坏环境的犯罪案件,移交后,嫌疑人为了逃避打击早已搬迁了厂址。经过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运用多种侦查手段,骆剑俊在新厂址将嫌疑人抓获归案。在对嫌疑人的审查中,为了扩大战果,骆剑俊多次做其思想工作,苦口婆心最终打动了嫌疑人,使其交代了其它几家涉污企业的情况。骆剑俊根据交代进行核查,对查实的涉污企业进行统一收网行动。

  “对于行政监管部门移送的案件或线索,我们认真承接,但我们更主要的是主动出击进行检查和挖掘线索,从不同渠道广辟案源。同时,与行政监管部门并肩携手、形成合力,编织一张打防结合的天罗地网。”骆桂平表示。

  在繁重压力中营造快乐工作氖围

  “优秀的人是激励出来的,不是批评出来的。”如此理念之下,大队民警时常能听到领导的夸奖声。“大队7个民警多数是80后,组建时是从各单位选拔上来的,年轻、优秀、肯钻研、有激情是他们的优势,同时经验缺乏需要传帮带,随时要给他们以鼓励。比如说纠正一件事,不仅要告诉他结果,更要告诉他那样做的理由,分析的方法,从而使他能够举一反三。”爱夸人的领导,潜移默化中激发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让民警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工作,领导想方设法为民警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民警越干越欢。“带着任务观点去做一件事是一种压力,当作爱好、热情和信心去完成,就是一种动力。”领导相信每个民警都愿把事干好。“民警难免有时遇到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如果带着这种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势必越来越遭。为此,我们就应该及时关注,及时化解,让其气顺心畅。”骆桂平告诉记者说。

  团队和谐,工作顺心,在这个集体中,民警更加自信、积极向上,有成就感。在大队领导看来,不仅要让民警在业务得到提升,在沟通协调、待人接物方面也要同步跟上。民警小林深有体会,以前跟相关业务单位沟通时,总觉得有点怯生生的,怕对方因为自己嫩不予理会。领导看出他的心思后,教他如何如何去做,又在他去之前打电话事先和对方联系。“这让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原先的胆怯感没了。”小林的工作自然也越来越顺。

  “集体为先、个人为后”,平日里对民警严格要求,一旦民警有困难,全力解决。民警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间。“有啥事,叫一声。”对于加班加点,民警随叫随到。作为副大队长,傅云岗在办理“8.16”专案时,为了不牵扯过多的警力,自己带队外出开展侦查工作,经常出差一去就是半个月、一个月,即便回来短短几日又是奔波于各地,与家人分离的日子已成为常态,可他毫无怨言。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祝璐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