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说起联网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的好处,义乌市救助管理站党支部书记王谙很兴奋。“1个月来,我们已帮助9名‘走失’半年以上的精神病人找到了家,让多名到救助站来恶意骗吃骗喝骗钱骗车票的‘懒头’露出马脚,出尽了洋相。”
走失快一年的“疯女孩”回家了
据悉,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里有个救助公益网站,上面开辟了公益寻人栏目,也叫寻亲网或“寻亲管理”板块。“义乌市救助站联网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的消息经新报等媒体报道后,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义乌市中心医院等医疗单位第一时间与义乌市救助站取得联系,要求协助查找长期住在医院救治的部分“历史遗留”精神病人家属,“疯女孩”周某某就是其中一个。
“她长着一张娃娃脸,只会说自己是上饶人,叫啥名字都说不清楚。”救助站业务科科长何鑫告诉记者,他整合了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众多信息,仍无法确认周某某的姓名和家庭住址。于是,他多次找周某某“拉家常”,发现有价值信息就上网核查或找相关派出所了解情况。辛苦了一周多时间,他终于在寻亲网里找到了周某某的相关资料。原来,周某某是江西上饶市上饶县人,今年25岁。何鑫急忙联系上饶救助站,对方进一步核实情况后说周某某一家人都外出打工了,且没留联系电话。
又经过一番打探,何鑫从周某某老家的村会计口中了解到,周某某的父母在东阳一砖瓦厂打工。在这家砖瓦厂,何鑫见到了周某某的父母,这才得知周某某走丢已快一年了。
“她从小患有精神分裂症,病情时好时坏,之前也经常走丢,但过一阵子就会回来的,没想到这次却找不回来了。”据周某某的父亲介绍,发现女儿走丢后,他与妻子曾四处寻找,后因手头事情多就没再找,但心里一直牵挂着。看到女儿好端端地被送回家,夫妻俩激动得热泪盈眶。
何鑫介绍,联网后,义乌救助站共接手了23个走丢的精神病人。“目前,已成功找到并送回家的有9人,有2人的信息已得到确认,正与相关救助站联系中,还有10多人正在进一步查找中。他们走丢的时间大多已超一年,有的甚至已好几年,一直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我们把丢失人员的相关信息传到寻亲网上,全国各地的救助站就都看到了,相当于在全国发布寻亲启事。”王谙说,只要网上出现与本地丢失人员相匹配的疑似人员,相关救助站也会致电义乌救助站进一步核实情况,信息被确认后,对方会第一时间护送走丢人员来义乌。
“懒头”耍花招骗救助洋相百出
11月20日下午,一年轻人瘸着腿来到义乌市救助站求助,称没钱回家,希望救助站给他提供一张返回河南老家的火车票。
“请把手伸过来,录个指纹。”工作人员随后要求年轻人出示身份证。登录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核查发现,年轻人姓张,来自河南商丘市某村,今年28岁,是9月份来义乌的,之前已在救助站求助过好多次。鉴于张某右腿残疾,回家心切,工作人员最终还是帮他订了一张返程车票,希望他好自为之。
让工作人员没想到的是,张某当晚就把火车票退了。第二天上午,他又跑到义乌市政府寻求救助,自述“从金华救助站来义乌,因无钱返家寻求帮助”。结果,他被稠城派出所民警送进了义乌救助站。
“中午12时许来救助站,一身酒气。”何鑫说,问他前一天刚拿了车票咋又来要车票了,张某先是愣了一下,随后摆摆手说是不是认错人了,他是第一次来救助站求助的。
工作人员随即登录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让他看上面的登记信息。哪想张某“耍赖”了,说这次不要车票,只要给他200多元现金就好了,并表示拿到钱后,立马回河南老家。
工作人员当即拒绝了张某的无理要求。不料张某借着酒劲,快速卸下装在右腿上的假肢,把它重重地摔在窗口旁的一块台板上。“当晚11时许,酒气过了,我们对他进行了耐心教育,在救助站住了一宿,第二天上午他灰溜溜地走了。”何鑫说,未联网前,借求助之名到义乌救助站骗吃骗喝骗车票的人,每月不少于10人,最多的一天有7人。“联网后,‘懒头’明显少了,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只来了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