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义乌兵的故事”等13个项目入选义乌市第五批非遗项目

发布时间: 2015-12-01 10:02:37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王志坚

  昨天,记者从义乌市非遗保护中心获悉,义乌市政府于11月26日正式发文公布了第五批义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义乌市志编辑部申报的“义乌兵的故事”成功入选,成为义乌市第五批公布的13项非遗名录之一,收录在“民间文学”项目中。

  据义乌市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义乌兵的故事”是义乌市志编辑部目前正在编撰《义乌丛书》中的一种。明嘉靖38年(1559年),抗倭名将戚继光到义乌招兵,首次招3000人,以后累计招12000余人,来自义乌全境各村镇。戚继光带领义乌兵,转战浙江、福建和广东,最后北上长城戍边,屡立奇功,为保家卫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义乌市志编辑近年来曾七次组织专题小组到台州、温州、福建、河北、北京等地调查走访,在搜集文史资料的同时,也注重口述资料的整理。“义乌兵的故事”即是调查访问的成果之一,这些故事是义乌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3个项目涉及6大类别

  据了解,次此入选义乌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戏曲、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医药、传统技艺等六大类别。

  此次非遗项目名录申报工作,具体由义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7月10日开始申报,9月10日截止,义乌各镇(街)、机关部门和相关单位共计申报项目15个。根据申报条件要求,其中有两项不符合“有100年以上传承历史”和“在当地具有较高知名度与较大影响力”的参评条件,最终入选的除了“义乌兵的故事”,还有“义乌徽戏”、“金台拳”、“戚家军鸳鸯阵”、“义乌漆画”等,共计13项。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申报工作,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挖掘和保护义乌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一步推动义乌的非遗保护工作。”据义乌市非遗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义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已达80个。

  13项非遗名录项目名单

  民间文学———义乌兵的故事(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志编辑部);

  传统戏曲———义乌徽戏(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

  杂技与竞技———金台拳(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武术协会)、戚家军鸳鸯阵(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志编辑部);

  民间美术———义乌漆画(项目保护单位:义乌中国画院漆画艺术馆);

  传统医药———三溪堂中药炮制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三溪堂国药馆有限公司)

  传统技艺———旗袍手工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浙江省义乌市烨彩服饰有限公司),道人峰茶加工技艺(项目保护单位:浙江道人峰茶业有限公司),传统车木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佛堂文化旅游区管委会),义乌麻糍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义乌正田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义乌糖烊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正田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义乌白酒酿酿造技艺(项目保护单位:江东街道办事处),义乌拉面传统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义乌市餐饮宾馆行业协会)。

  部分名录推荐项目简介

  金台拳:民间称“王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霸即西楚霸王项羽,李指西汉飞将军李广,金就是指金台。金台是北宋名将(义乌县佛堂金庄人,金庄现为义乌江东街道许宅行政村金庄自然村)。据史料记载,因平南有功,他被封为“平南王”。他还是两代皇帝的拳教师,被尊称为“皇皇拳教师”。

  《金台拳谱》是金台生前毕生心血的结晶,金台拳是中国拳种之一,因其拳法周密,步法严谨,攻守兼备,变幻莫测,为拳法之先祖,号称“古今天下第一”。金台拳是金台在中国武术的基础上,结合众家拳术糅合而成,以其虚实有度的步伐、刚柔并济的功法、朴实无华的身法和攻守兼备的技术特点盛名于宋朝年间。关于金台拳的源流,在金台拳谱自序中记载,此拳创立是在金台年迈之时。

  戚家军鸳鸯阵:鸳鸯阵是中国古代军队的一种阵法。戚继光领导义乌兵抗击倭寇时一种战斗形式,是适应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多丘陵沟壑、河渠纵横、道路窄小的地理环境下和倭寇作战特点等而创制的,因形似鸳鸯结伴而得名。

  据史料记载,“继光为鸳鸯阵,阵十有二人,队长前,次夹盾,次夹枝兵,次四人夹矛,次夹短兵,樵苏居后。其节短,其分类明,其步伐合地宜,其器互相斗试。”

  三溪堂中药炮制:三溪堂中药炮制技艺是指该堂汤剂、散剂、丸剂、膏剂(内服和外用)等传统炮制技艺,尤以丸剂和膏剂的炮制技艺最为著名。该堂的玉屏风少儿清膏、祖传秘制疔疮膏、传统手工泛丸、传统中药穴位敷贴等中药炮制技艺也是其有机组成部分。

  元代朱丹溪、明代虞抟、民国陈无咎被世人誉为“义乌医家三溪”。三溪堂中药炮制技艺主要源于陈无咎(1884~1948),义乌黄山人。他运用解剖、生理诸原理研究《内经》、《难经》、《金匮》等医典,享誉江南,并自制中药丸剂,为三溪堂的中药炮制技艺奠定了基础。骆虞廷(1896~1975),汲取医家三溪之精髓,尤其追随陈无咎,传承了他的医术和中药炮制技艺。朱叙芬(1904~1969),义乌朱店村(今属赤岸镇)人,投骆虞廷门下,精通内科,传承了陈无咎的中药炮制技艺精髓。同乡朱益清于1953年拜师朱叙芬,深得真传。

  1988年,朱益清创办朱氏中医药铺,亲自上山采药,根据陈无咎的中药炮制技艺,进一步研发炮制药材。1996年,朱智彪子承父业,将药铺更名为“三溪堂国药馆”,继续传承义乌医家三溪医理和传统中药炮制工艺。

  义乌糖烊:“糖烊”是用粳米和义乌正宗红糖组成的一种甜点凉食。糖烊伴随着义乌的红糖史出现,每年的七月份才能吃到一次自制的糖烊,主要材料为粳米和红糖。具体操作流程:用粳米浸泡3个小时,捞起来用清水淋清,用石磨把湿米磨成米浆,米浆的厚薄要掌握得当,再把正宗的义乌红糖煎成糖浆倒入米浆桶内,充分搅拌再过筛网过滤,把蒸布摊在蒸笼上,然后用桐勺把米浆勺进蒸布上,盖上锅盖。大火加蒸1小时后起锅,把糖烊倒入米筛或竹匾上晾凉划块即可。

  义乌白酒酿:20世纪50年代,义乌江东街道的孔村有30多户人家酿制甜酒酿,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吃。甜酒酿又叫白酒或甜白酒,皆因为酒的颜色是白的,至今还有几户农户在加工甜酒,在城区街头出售或供应饭店宾馆。

  义乌甜酒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牢牢把好质量关并有独特的酿造技艺。酿甜白酒一般采用红花蓼制作,首先选用上等糯米,米烧成饭,熟而不烂,用清水淋散,摊凉后即撒上甜酒酿,然后搅拌均匀装入桶内,并马上用棉被之类的东西严严实实盖住,24小时后揭开遮盖物,酒香扑鼻,谓之原汁酒,即甜酒酿。

  义乌拉面:相传北宋宣和元年,宗泽仕职南京被人诬陷,削职闲居在镇江时,回家乡义乌体察民情。他便服布履,轻车简从,行走在县前大街。时值中午,饥肠辘辘的宗泽见金山岭下有一刚开张的面店,即信步入内而坐。然久等不见面食上桌,宗泽起身往后厨一瞧,见掌厨双手牵面,不得要领,面条寸寸而断。宗泽多地任官,走南闯北,政事军务之余常常亲自下厨为老弱病残之兵民烧制面食,以示慰抚。今日一见,遂上前手把手教之。经宗泽一点拨,掌厨果然制作出一手细长匀称、色佳味美的手牵面,其独特的面条制作烹饪技艺也流传至今。

  义乌麻糍:“麻糍”是大陈一带用糯米和义乌正宗红糖手工制作成的一种甜点面食。主要材料为糯米和红糖,具体操作流程主要为:精选糯米浸泡,把浸泡过的糯米放入木质的饭蒸蒸熟,倒入石臼用木锤捣成面团,乘热撒上红糖和芝麻并做成长方形等。其味道既甜又香,且食后可长时间充饥。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