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样东西,更是平民百姓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俗称“开门七件事”。由此短短的五字俗语可见,茶不仅在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而且也代表了独特的中国文化。撮上一小把茶叶,用滚烫的开水使其舒展开来,趁热呷上一口,浮躁和烦闷便立刻随之烟消云散了。
“一天不喝茶我浑身都不舒服”
汪惠娇的老家来自有着“中国茶叶第一镇”之称的福建安溪感德镇。说起感德镇,或许很多人是头一回听说,但是提起福建的名茶铁观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而感德就是福建铁观音的主产区之一。汪惠娇来自茶农世家,从爷爷那一辈开始,便开始种植销售茶叶,她笑着说:“从爷爷到爸爸再到我,我们是真正的‘家族事业’,除了茶季特别忙的时候会请几个工人帮忙,其余时间都是由家里人亲自照看的。”
90年出生的汪惠娇,自幼成长在茶乡,由小到大自然以茶作伴,她摆摆手笑着说,自己就是喝茶长大的。“在我们家乡感德,喝茶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不管是忙还是闲,茶是一定要喝的。就算忙到没有时间吃饭,也要挤出时间喝茶,说的一点也不夸张。如果你到我的家乡做客,前脚刚刚进口,后脚主人便会捧出一杯刚刚沏好的热茶递到你手中,这是客人到家最基本的礼仪。吃饭、喝酒、唠家常,通通排在喝茶之后,茶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是这么重要。”
德感人喜欢喝茶,不仅仅限于大人,因为受到茶文化的熏陶影响,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便开始接触茶,泡茶用的杯杯盏盏,哪怕是年纪很小的孩子也用得很溜。孩子自己给自己泡茶喝,也成了德感独有的特色之一。汪惠娇说,以前的人喝茶,大部分是出于生活习惯,总觉得一天不喝茶浑身不舒服。但是到了现在,喝茶不再是三口两口往肚里吞,而是小口小口的慢慢品。从喝茶到品茶,小小茶叶完成了优美的转身。
“闲来无事要喝茶,忙里偷闲也要喝茶”
2011年,刚刚20岁出头的汪惠娇跟着想开店做生意的堂姐来到了义乌,一开始本打算玩一阵子就回老家,可是待得时间久了反而萌生了留下的想法。“义乌和我的家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地方,义乌宜商,而我们家世代都是茶农,我就想能不能把家里种的茶放到义乌来销售,让更多的人喝到和了解我们安溪感德的铁观音。”就这样,汪惠娇留在了义乌,开起了一家属于自己的茶叶店。
回想起刚来义乌的那段时间,汪惠娇用了初生牛犊不怕虎来形容自己。一个小姑娘,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独自创业,艰辛可想而知。她说刚开始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人也不认识,从租店面开店、装潢,再到布置、购买家具,全都是自己一个人搞定的。后来慢慢的,因为这家售卖家乡茶叶的“泓和茶叶”小店,汪惠娇认识了很多同样喜欢茶文化的朋友,再后来,志同道合的朋友越来越多,位于春江路的小店也逐渐变成了朋友们喝茶聚会的场所。
汪惠娇对茶究竟痴迷到了何种程度?她笑着说:“有句话叫做‘国不可一日无君’,但是到了我这就是‘我不可一日无茶’,你要问我对它的喜欢有几分,我一下子还真答不出来。我只知道我开心的时候想喝茶,不开心的时候也想喝茶;闲来无事要喝茶,忙里偷闲也要喝茶。而且你细细品味,在不同的心情下,喝同样的茶口感和回味也是不同的。茶知我心,这也是茶的奇妙之处。”
在汪惠娇看来,喝茶是一件挺私密的事。虽然朋友们凑在一起,以茶代酒,把“茶”言欢是一件让人挺高兴的事,但是一个人喝茶也别有一番韵味。“很多人会觉得,一个人喝茶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其实不然。泡上一壶茗茶,拿出一本想看很久却没时间看的书,偷得浮生半日闲,想想就是一件让人幸福的事。所以,一个人喝茶,喝的并不是孤单,而是惬意随心的自由。”